每個人腦袋里有些什么怪東西呢?
是異想天開的腦洞,還是脫離現實的幻夢?是打破常規的鬼點子,還是不被人認可的小惡魔?
透過書名,我曾想象,書中到底是怎樣一個光怪陸離的奇異王國,字里行間構筑起的將是怎樣一個奇思妙想的創意世界。
然而。
然而,《我腦袋里的怪東西》這樣一本擁有無限想象、不同尋常書名的書,卻用平實的語言講述著一個普通而尋常的故事。
但這普通的故事并不讓人失望。
故事的主人公,麥夫魯特,一個從小離開貧窮故鄉,跟隨父親來到“世界中心”——伊斯坦布爾販賣土耳其傳統小食的街頭小販,用他幾十年的光陰,勾畫出一幅城市變遷和人生浮沉的動人畫卷。
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幅畫卷中找到我們自己的影子,回顧那些我們曾經歷過的感受和腦海里曾冒出來的想法。
雖然故事所處的文化背景、時代背景、社會環境與我們有所不同,但在故事中,你會發現麥夫魯特就是活在我們身邊的某個人,或者,他就是我們某一部分的自己。
年少時,迫于貧困,麥夫魯特離開故鄉和生活在那里的母親和姐姐,來到伊斯坦布爾跟隨父親走街串巷,謀求生計。
在那里,他適應著沒有母親關懷、邊上學邊賺錢的生活,他勇敢地和父親探索著城市,夢想著在城市中累積起幸福生活的資本。
在這個過程中,麥夫魯特曾感受的那少小離家時伴著不舍的興奮,那城市生活中伴著迷茫的成長,以及那青春萌芽時伴著苦澀的甜蜜,你我在成長中也都有許多相似的體會。
而這些體會,是“尋常”,而這“尋常”卻也“不尋常”。它是文字與人情之間共鳴產生的紐帶,是將故事變不凡的“尋常”。
麥夫魯特的影子里也有你、有我的身影。
在那些歲月里,他經歷著成長,經歷著愛,也經歷著失去。亦如我們也曾經歷過的。
當父親在簡陋的一夜屋中病逝,當他獨自挑著扁擔走街串巷,當他在歲月的洗禮中逐漸成熟,他依然在街巷中穿行著,他在行走中思考,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有擔當。
肩上的扁擔,挑起的是他的責任、他的堅持、他的處世態度以及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麥夫魯特的成長,帶著會令人回想的旋律,他對傳統的堅守,從街頭巷尾發出的一聲聲叫賣,穿過書頁勾起我兒時清晨的記憶。
那是踏破晨霧的吆喝聲,有著獨特的腔調和韻律,爺爺奶奶或街坊四鄰會從窗臺招呼住小販,買上熱騰騰的早點。那是兒時的溫暖記憶,帶著爺爺奶奶的溫度,氤氳在記憶的角落。
麥夫魯特一輩子都在街頭販賣土耳其傳統飲料缽扎,那是一種堅持,是從骨子里撐起的倔強,在這份堅持和倔強中,有對過去的懷念、對信念的堅持以及對生活的態度。
麥夫魯特的成長,伴著越來越強大的靈魂,對愛的坦誠以及對生活的釋懷,亦如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