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te baby--你的文章,動機在哪里,為何將會吸引人?
Wolf--將要提出的問題。對Cute baby(動機)動機有何(不良)影響(從而需要解決)?
Silver bullet--你想如何解決,能解決到何種程度。(kill;injure;separate)
- Cute Baby
網絡帶給了我們什么?這是一個讓人很迷惑的問題。當網絡變得越來越為人熟知的這幾十年,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卻變得越來越陌生。數學、物理、經濟、心理甚至政治科學,都能給與這個問題不一樣的回答。但無一例外的收獲是,網絡豐富了各個學科探究該學科基本問題的便利性。這種便利性至少從獲取數據和處理數據上,是可以體現出來的。對于自然科學來說,網絡賦予了更強大的溝通與分布式處理能力;對于社會科學來說,網絡則更是在獲取數據上體現出了獨特的優勢。
隨著各類數據在各個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累積,過去的數據資源從數以噸計的紙質資料,轉化為了以PB為單位的電子資料,并且這種積累還在呈幾何級數上升。以Facebook在2014年的數據為例,該年份其累計存儲量超過了300PB,并且以每日600TB規模,加速上升。我們應該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其他各大機構的數據累積,都會呈現著類似的狀態。在互聯網的幫助下,人們獲取數據的能力,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提升。
如此巨量的積累,讓人著迷,也讓人迷惑。過去,當紙張與其他工具普及以后,人類紙質書籍的積累,與知識的積累似乎呈現出了相當大的關聯性。對個人而言,藏書與閱讀,也可作為知識豐富程度的標志。數據的積累,無論是科學數據,還是生活數據,就如同過去紙質的資料與書籍一樣,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呈現著當年的暴增趨勢,但這是否也能遇見著知識的暴增?同時,在傳統的研究方法下,我們所需要做到的數據收集與文獻綜述,是否在網絡的應用下,已顯得不再重要,我們只需幾次點擊,就能做到過去的一切呢?
答案是否定的。各個或大或小的數據節點,就如同過去規模各異的圖書館以及企業、個人等數據載體一樣,并非是數據的直接獲取來源。我們所見的,并非就能是我們希望得到的。或者至少,等待我們的更好結果,依舊藏在數據之中。變化的,只是數據的載體,以及數據的節點權重而已。
就如同過去的研究工作一樣,我們需要從研究對象身上獲取研究數據,我們采取談話、調查或查閱的方式。現在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建立在大數據載體的研究工作,我們同樣需要這些過程,只是用了不同的接口。但目的是一樣的,便利與綜述,讓數據為我們所用。
-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