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418,10-3-2,萬章章句下3-2》
【"孟獻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樂正裘、牧仲,其三人則予忘之矣。獻子之與此五人者友也,無獻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
今天是丁酉年戊申月丙申日,七月十六,2017年9月6日星期三。
上一節,孟子提出的交友原則就一條:人的品德。交友的目的是"輔仁之資"意思是幫助立德。如何"友其德"呢?用三條標準衡量: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這就把世俗功利因素反復清洗到單純,把自我心態反復洗涮到純粹。這樣交往能夠交到益友,輔仁進德。
這一節舉具體例子說明,一則說明世上確實有這樣的朋友,二則展示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朋友是怎樣的。孟獻子是魯國賢大夫,名叫仲孫蔑,是百乘之家。乘,是四匹馬拉的車,百乘就是400匹馬的百輛車隊,足見其家底兒厚實,又可知其持家有方,加上世傳基礎,爵位尊貴,可以說權勢非凡,赫赫顯貴。
他有五位朋友,樂正裘、牧仲,其他三位不記得名字了。孟獻子跟他們的交往就符合交友原則和三條標準。一方面,孟獻子"忘其勢",一心于德,沒有自身權勢的概念,另一方面,這五位賢人呢,"忘人之勢",同樣沒有孟獻子權勢的概念。忘,在這里是一種精神修養達到某種境界之后,再經過一步步一次次克治,揚棄了世俗功利因素和目的之后的純粹。
孟獻子是高人,這五位也不簡單。能做到不圖勢力不貪便宜,要有足夠厚實的精神修養,強力不返的獨立人格。
值得說明的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交友之道的模范,其中一個原因是對照強烈,特別能反映出人性中超越功利獨立人格的精神品質。孟子說:"此五人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如果這五位賢人,也有孟獻子的身家,那么,孟獻子也就不會與之為友了,而這五位也同樣不會與孟獻子為友。這是什么道理呢?門當戶對不好嗎?勢力相當不好嗎?請問,真是勢力相當,是朋友還是聯盟,您說得清楚嗎?
實在說來,聯盟也沒什么不好,但聯盟是聯盟,朋友是朋友,把聯盟說成朋友或者把朋友視為聯盟,那是既不懂聯盟,更不懂朋友了。聯盟的本質是政治,是一種策略,隨時要調整,朋友的本質是義德,是人格底色,隨時要回歸。所以,聯盟不是朋友,朋友不是聯盟。
問問自己:"你到底要干嗎?"
"二合一?"沒這回事!因為不是一回事。
真懂的,就是明明白白,不懂的,則是混混沌沌。
交友之道是"友其德",有三把尺子幫助衡量: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資治通鑒直解》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萬章》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