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 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
/ 01 /
《我的前半生》我沒有看過這劇,用這個標題只是撐剩余的熱點而已。
前半生與后半生有什么關聯?
三國劉備前半生始終在流亡與依附中掙扎,但從未忘記匡扶漢室的宏圖大志,也正是這個宏圖大志從未被磨滅,以致劉備無論身處怎樣的困境都能堅守自己的原則與立場。
如同《解憂雜貨店》五個故事,總結起來指向同一個目標:選擇。人生總會充滿煩惱,煩惱的背后是機遇,機遇的指向就是內心的選擇。
也許我們會比較傾向陌生人傾訴心中的苦惱。才有了早期的筆友、漂流瓶、博客甚至樹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解憂雜貨店。把自己的想法,生活中發生的有趣的事,讀書感悟以信的形式寫給自己,可以當寫作訓練,也可以當作生活的思考。
寫日記的過程可以看成是一種傾訴,當我們無人可以說的時候,可以對著文字說,如果是痛苦的,寫出來,那么就和文字分擔痛苦,自己的痛苦就減半了;如果是快樂的事情,那就是雙份的快樂。
寫什么內容?
成長、煩惱、寫給未來期許的,一切所見所聞都可以寫,如同解憂雜貨店一種烏托邦式的存在。
寫的過程其實就是能讓人靜下心來思考和梳理。原本有的問題通過寫完信后,或許問題就解決了。如同書里的故事,寫給爺爺只是為了獲得對方的肯定,但卻會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期待。
如果真有解憂雜貨店,解鈴還需系鈴人。真正要解決問題的還是靠自己。
/ 02 /
《解憂雜貨店》是一個選擇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個關于魚店音樂人的故事,音樂是克郎的夢想,由于要繼承父親的魚店。飄忽不定的心在咨詢了浪矢雜貨店后,繼續從事音樂,最后成為一名業余歌手,經常受邀給孤兒院的小朋友們慰問演出。
他創作的《重生》與一位小女孩結緣。在演出后中用自己的生命從火災中救下了一位小男孩,這個小男孩正是那個女孩的弟弟,女孩對他無限感激,也受到他的影響,最后成為一位著名歌手,每次演唱會都會演唱《重生》來致敬這位救過他弟弟的業余歌手,或許這就能延續了他的音樂夢想。
明明有一條可以循規蹈矩過下去的路,但是還是想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硬幣還沒落下之前你就有了答案,真的能那么瀟灑?
1萬小時天才論。傾注所有精力砸在10000個小時上,是否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才?每個人的時間有限。可一不可再。如果重新出發,會如何選擇?
如果給過去的自己寫封信。會寫什么?十年后的自己會對現在的自己說些什么?
/ 03/
無聊中發現了這個《有間雜貨店》這個APPS,是從《解憂雜貨店》改名過來的。里面真是有一位爺爺回復著眾人的咨詢。好奇的我心血來潮也寫了封信過去。以下是書信的內容:
致浪矢雜貨店的爺爺:
爺爺您好,您這個名字很親切。畢竟從我出生到現在。這兩個字我是第一次直接面對面的稱呼。
盡管我覺得你后邊可能是一個團隊在運作這個事情(請原諒我冒昧地這樣說)。但不妨礙我給您寫信是充滿敬意的,您應該是留著一頭銀絲的白發,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充滿了慈愛。這就是我能想象到爺爺的形象。甚至有點像圣誕老人。
想象總是美好的,不是嗎?
而對您的回信也是充滿著期盼。如同我們小時候交的筆友,在寄出信的一剎那,總會盼望對方快點收到,通過每一行字去感受自己的心情;
同時更期待對方的回應,從傳達室收信的那一刻,既欣喜又激動。
人是有傾訴的欲望,但傾訴的對象卻是有選擇的。但陌生人則不同。盡管您是我未見過的爺爺,又或者本身是這個稱呼的親切性,通過這種文字的交流,迄今為止您還是第一個我寫了這么多文字的男性。
第一次寫信給您,沒有什么具體想咨詢的內容。只是想跟您打個招呼,想知道您過得開心嗎?
很喜歡書里的這樣一句話:很多時候,咨詢的人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咨詢的人往往已經有了答案,只是想獲得對方的認同,甚至在寫出來的時候,通過梳理,困惑也已經消除。
因此我也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只是為了記錄一些心得、一些成長、一些故事。沒人逼我每周要更新一次內容;沒人逼我晚上一定要學習,沒人逼我枯燥地一個和弦轉換練習數十遍,沒人理解這么做的背后必然放棄其他東西。但我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嘗試對自己好一點?正因為天賦有限,正因為想要獲得更多,因為在心里,始終不想放棄本來可以做得更好的東西。
或許是心血來潮,又或者是受到書的影響,要多謝作者東野圭吾,讓我找到了您的雜貨店,期待您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