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時候參加了一個會議或討論,遇到以下幾種情況:
1.暫時解決不好的技術難題。開始討論技術細節。非技術同學一臉懵比地聽著。
2.Fresh Eye Review。新來的同事、合作者有時候會在沒有整體視角的情況下提一些問題。如果只是提問還好,可以迅速回答;但有些變成了challenge,難道要費勁解釋嗎?不。其實產品肯定不會按照他們的思路存在,我也不應該用上所有人的時間向他們解釋。
3.有人提出了一個“大”問題,看起來想要當場得到解答。
按照我以前的習慣,我一般會先聆聽,再忍耐,實在沒完沒了了才會主動去加速收尾。但這時大家的感覺已經很糟了;當我或者同事被問到一些“大”問題的時候,我會覺得很尷尬,非要回答嗎?這樣的情境下,是否能給出好的答案?
我認為,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減少低效的討論:
1.明確議題
所以無論這個會議是否是自己組織的,我都有義務在一開始就明確會議的議題。是發散型的頭腦風暴,還是解決問題型的討論?其中頭腦風暴也要有一個很好的控制,需要討論哪些方面,討論到哪種程度。
2.因人而異
有些人喜歡通過討論理清思路,有些人會開久了頭昏腦脹。一場高效的討論,不應該是后者被前者拖得疲憊不堪。
3.判斷,主動打斷
哪些問題適合當下立刻討論解決,哪些問題適合記錄下來,會后討論。如果是后者,盡早打斷并明確指出,可以會后討論或另作討論。
4.要求組織者事先預約時間、準備可視化提綱
遇到過很惱火的情況,正在做事被叫過去開會,組織者不板書不投影,一堆事情全靠講,講完全靠大家想。那次會議我覺得很不爽,心里想,以后要懂得拒絕和提出要求。
目前就想到這些。持續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