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知否知否》中,盛家祖母請宮里的嬤嬤來教家里三個孫女學規矩,有一次中間休息時間,四姐姐和五姐姐吵起來了,六妹妹并沒有參與,但最后她也同姐姐們受了罰。
嬤嬤說了一番話:“我今日告訴你一個道理,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氣連枝,共榮共損,即便你一個人沒有錯,但是你三個姐姐都錯了,你沒錯也錯;所以待會我要一同罰你,你可服氣?”
然而說完之后,盛家老爺替六妹妹求情,嬤嬤又說:“不成,若單饒了她,下次豈非助長了哥兒姐兒置身事外的風氣,將來手足有事,都隔岸觀火了如何辦?非罰不可;今日明蘭這頓板子,就是讓幾個姐兒都明白什么叫做一家人!”
那個年代的人最看重的就是名聲,家里只要有一個孩子做了壞事,且傳了出去,那整個家族的聲譽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仕途、婚姻。
所以你好我好,家才能好。
以前總是覺得管好自己就可以了,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我都不想去管,也沒精力去管,因為連自己的事都顧不過來呢。
可是現在想想,只要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跟人有連接,特別是家人,朝夕相處的人。
嫁給老公,老公就成了我的一部分,還有老公的父母也成了我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孩子又成了我的一部分。
那老公的健康、工作(經濟基礎),還有公婆的健康、開明程度和認知水平(決定了帶娃的好壞),孩子的健康、成長等等,我都得做出我的那一份付出,而不是事不關己。
自己好,家人好,整個家才能好,整個家好了,那每天生活才能開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