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三十世紀,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流域出現了一批神秘的人類,他們可以算是兩河流域早期文化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他們創造的神話體系被后來的很多民族接受和繼承,甚至一直持續深入地影響了幾千年后的古希臘羅馬文化,有一種說法現代歐美文明也是在這群人的文化深刻影響下發展開來的。這群牛逼的人稱自己為“黑頭的人”,稱他們居住的地方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他們就是——蘇美爾人。
如果仔細研究蘇美人的歷史和文化,你會覺得他們似乎像一群開了掛的人。在那個地球和人類還處于蠻荒的時代,蘇美人已經發展出了高度繁榮的文明,他們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合金和青銅;在他們古老典籍中,我們甚至能找到與現代星相圖幾乎毫無二致的圖案。然而真正讓他們被世人所知的是——楔形文字的發明。文字的誕生是人類告別蠻荒走向文明理性時代的標志,人類“由于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于文獻記錄而過渡到文明時代”。然而蘇美人不僅用文字記錄事物,還開始用它來撰寫充滿想象的文學作品。這個過程就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有署名可查的詩人和作者——月之女祭司恩杜安娜。
公元前24世紀薩爾貢大帝經過征戰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阿卡德帝國,阿卡德人在蘇美爾人楔形文字的基礎上創造了阿卡德楔形文字。為了統治和管理王國的南方地區,他任命自己的女兒,阿卡德的公主——恩杜安娜前往南方城市烏爾擔任當地月神廟的高級女祭司。
在蘇美人的神話里,月亮神名南那,也叫南納。他是風神恩利爾的長子。常以留著天青色胡須的長者出現。他每天乘坐小船遨游在遼闊的夜空中,這條小船在凡人的眼中就是一彎新月。變圓的新月好似一頂閃閃發光的王冠,這無疑是南那的冠冕。因為月亮不斷進行有規律的變化,所以在人們眼中,他具有神秘的色彩,被認為“眾神都無法看透心思的神”。作為月神的高級女祭司,恩杜安娜必須要保持純潔,終身不能嫁人,平常除了做一些事務性的祈禱之外,很多時候恩杜安娜都只能一個人守著空曠的月神廟。然而真是這種孤獨的生活激發了恩杜安娜的寫作潛力。她先后為西帕爾、埃利、埃什南納等城市的寺廟創作了一系列被稱為“蘇美爾神廟贊美詩”的贊美詩,這些詩詞藻優美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它們后來被整理為《蘇美爾神廟贊美集》。
根據記載,父親死后,她的兄弟里姆什登基為王,當時的恩杜安娜參與了可能是反對他兄弟統治的政治事件,失敗后的她被自己的弟弟驅逐除了王國,不過后來她又被恢復了女祭司的地位。這段故事出自她的作品《伊楠娜的狂歡》,里面詳細記載了她被放逐以及后來復職的種種。在她去世之后,喜歡她的詩歌和作品的人們一直以各種形式來紀念她,最后恩杜安娜獲得了半神的地位,在寺廟中被人膜拜。
1927年英國考古學家倫納德伍利在蘇美爾城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刻有恩杜安娜形象的石盤,她才第一次被世人所知,其后她的作品陸續在兩河流域的皇家墓葬中被發現了出來。1958年第一篇關于恩杜安娜學術文章的發表吸引了大眾關注的眼光,1968年Hallo和Van Dijk將恩杜安娜的作品翻譯成冊,至此我們才能在她的作品中去追溯和想象幾千年前這位才女公主的文采及心思。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恩杜安娜的作品或許算不上詞句華麗內容豐富,但是她卻是迄今為止世界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署名作者,后世有人稱她為“蘇美爾文學領域的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