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想一想,你平時是如何跟娃說話的?
BBC有部紀錄片叫《Up》,里面有位叫Neil的小朋友,一位童年時臉上總是帶著可愛笑容、眼睛會閃閃發亮的孩子,長大的夢想是當宇航員。后來,Neil想到牛津讀書,無奈失敗,被嚴格的父母各種否定,Neil自暴自棄當起了搬運工,后來還得了精神疾病。歷盡坎坷,年老時成了社區議員,生活仍舊落魄。
人們是這樣評價Neil的一生的:想法很多,但缺乏積極行動。這大概是因為童年時被父母否定太多的結果。
有一位親戚,是家里的“不媽媽”,無論孩子做什么都有反對意見。
有一次,“不媽媽”的兒子,小達,一位6歲的小男孩給玩具超人捏了一頂橡皮泥帽子,被“不媽媽”白了一眼,小達被嘲諷說“難道你比人家玩具設計師還牛?”
讓人難受的還不僅于此。
當小達用新買的藍色杯子喝水,會被“不媽媽”批評“喜新厭舊”;
當小達畫畫用紅色蠟筆,會被“不媽媽”批評不好看;
當小達吃飯用勺子,也會被“不媽媽”批評“勺子吃飯太慢”……
總之,從“不媽媽”嘴里出來的,從來就沒有一句積極和肯定的話。
最近聽說小達變得很懶,連出門也不愿換鞋,更不用說其他事情了。“不媽媽”經常歇斯底里,甚至說他兒子天生是來浪費人生的。
被否定了這么多,還有行動的欲望嗎?
?父母否定孩子,在我們身邊的家庭真的不少見,下面這些話,你是否覺得很熟悉?
大家可能有聽說過“釘子效應”,釘子被釘進木頭,即使拔除還會留下洞;父母對孩子說出的一些傷害的話語,即使事后道歉,也會在孩子心里留下一個個“洞”,有可能一輩子也難以愈合。
弗洛伊德有個理論,說一個小孩如果拉出來的粑粑經常被大人否定,比如被人說“屎太丑了”、“太惡心了”,大人如果經常這樣評價孩子的粑粑的話,這個孩子長大會自信不足,常常自我否定。因為弗洛伊德認為,粑粑是孩子們第一個“創造”,否定孩子的創造物就相當于否定孩子。(嘿嘿,難道要拎起來稱贊一番不成?)
同樣道理,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論什么行為和努力都遭到否定的話,這個孩子未來一定是缺乏自信、無主見的,有些孩子還可能壓抑、內心充滿憤怒。
?過多的否定,父母和孩子恐怕會陷進“自我實現預言”
例子:父母否定——”你是‘豬’啊,天生腦袋不開竅?
父母“自我實現預言”的路徑:
孩子一次次的糟糕表現,不斷論證孩子是“豬”,心理偏見會讓父母敏感地發現孩子更多的糟糕表現,論證了父母內心的結論——孩子是“豬”,腦袋真的不開竅。
孩子“自我實現預言”的路徑:
父母的否定,孩子會毫無意識地放大了自己的糟糕表現,一次次地論證我是“豬”,天生腦袋不開竅”,并最終相信我是“豬”。
最后,父母會從對孩子行為的否定,上升到了對孩子這個人的否定,實現了父母的“夢想”。那些一方面臣服于父母的否定,一方面卻又不安于現狀的孩子,最終可能導致精神崩潰,比如前面提到的Neil小朋友。
?尤其注意:童年被否定過多的孩子,還會缺乏行動力
我們假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拆拼玩具時被指責不愛惜玩具、幫忙掃地時被指責掃得不干凈、主動疊衣服時被指責疊得不整齊、給爸媽送蛋糕慶祝生日被指責浪費零花錢……
那么這個孩子便會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干脆什么也不干。這些孩子會變得不主動、屈從于父母的安排,做什么事情都缺乏沖勁。那是因為孩子為了少讓父母否定而做出的性格妥協。
所以,一些沒有行動力、缺乏主見的孩子,常常是“不父母們”的養育成果。
?那些被父母肯定和接受的孩子,容易有好命運?
意大利有一位小男孩,某天在老師面前興致勃勃地唱了一首歌,被老師嘲諷“聲音像風吹百葉窗”那么難聽。沮喪的孩子回到家,走到母親面前尋求答案。慈愛的媽媽摸著孩子的頭發,微笑著說:“媽媽覺得你有音樂才能,我從你每天的小進步就知道!”后來這位孩子成了意大利知名的歌劇歌唱家,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羅素。
我小時候有位玩伴叫大石頭,因為口吃而常常被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笑。有一次他因為說話結巴,被親戚嘲笑長大只能當啞巴農民。大石頭的爸爸惱了,駁斥對方說:“誰說口吃不能成才?英國還有個口吃的當了皇-帝呢!”現在想想,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嘴里說的英國口吃皇-帝應該是丘吉爾。大石頭后來跟我說,要不是爸爸的鼓勵,他早就不想上學了。再后來,大石頭成了老師,一位被孩子們愛戴的幽默老師,說話已經成了他的強項。
被父母肯定和接受的孩子,容易有好命運,美國北卡羅來納心理學教授Mithch Prinstein在書里證實了這個結論。實驗發生于1987年,205名孩子成為研究對象,并一直被追蹤了10年,心理學家們想知道哪些特征的孩子未來會生活得更好。結果他們發現,那些被父母接納和喜歡的孩子,未來生活會過得更好。
?那么,父母該如何表現得“接納孩子”呢?
1、常常真誠地稱贊、肯定孩子
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杜根說,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者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這常常被人譽為“杜根定律”。
父母對孩子的接納程度,往往決定孩子的自信程度。喜歡孩子,肯定孩子,常常給孩子正面評價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自信。甚至有人說,如果一個孩子能從父母那里得到5000次贊揚,這個孩子就能獲得自信。
即使未來不能獲得多大的成就,這些孩子也能快樂地生活,因為他們是被父母接納和喜歡的孩子,他們能從父母身上獲得積極和正面的能量,而不是負面的能量,他們更容易以樂觀和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
2、可以否定孩子某種行為,但不要上升到人格的否定
下面這位媽媽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學習榜樣。
這位媽媽有一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火車上,姐姐不知因為什么原因,總要企圖吵醒睡覺的弟弟。小女孩一會抓弟弟的頭發,一會揪弟弟的耳朵,惹得弟弟一陣陣反抗的哭鬧。這時媽媽嚴肅地跟女兒說:“囡囡,你一向是個好姐姐,特別會照顧弟弟,不過你今天的做法讓媽媽很不高興,如果正在睡的是你,你愿意弟弟這樣吵你嗎?”聽到媽媽的話,小女孩停止了打擾行為,沒一會也睡著了。
孩子們在成長中難免會犯錯,批評是可以的,但不要什么事情都否定孩子,更不能上升到人格的攻擊。自信的孩子,總是那些常常從父母們嘴里得到肯定和贊揚的孩子。
?最后,以一個寓言故事結束今天的主題吧!
有個人穿著厚厚的棉衣在路上走。風狠命地吹,它想把這個人的棉衣吹掉,但風吹得越大,棉衣被裹得越緊;而太陽暖和地曬,沒多久,那個人便自動把棉衣脫掉了。
風像不像父母的否定和批評,父母越否定,孩子的壞毛病越頑固?而太陽像不像父母溫暖的認可和表揚呢,父母越是認可孩子,反而容易讓孩子覺察自己的缺點?
那么,從今天起,接納你的孩子吧,接納他們的一切,少一些否定,說不定那個小生命因此會變得不一樣……
本文關鍵字:說話方式、批評否定、親子關系、早期教育、家庭養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咨詢師,最喜歡“掏”國外心理學家們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