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愛玲,作品中幾乎都彌漫著濃厚的悲劇色彩。她太善于寫悲涼的人生和悲情的女子了。徒手撕開華麗的生命袍子,就露出了一個個陰暗、虛偽、自私、孤獨、冷漠的蚤子。
《小艾》也是悲劇,不同的是,結局是少有的大團圓。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張愛玲的一部失敗之作,是迎合政治的創作,冠之以“無產階級文學實踐”的標簽。張愛玲本人也不喜此篇,并未將《小艾》收入任何一部作品集中。及至有人發現,將之登報公開。張愛玲得知后,卻很不悅,說自己“非常不喜歡這篇小說,更不喜歡以《小艾》名字單獨出現”。
張愛玲對它的厭惡,不是因為政治性,而是由于藝術性:“我確實不喜歡《小艾》,友人說是缺少故事性,說的很對”。
《小艾》主要講述了一個苦命的女子自幼就被賣進大戶人家,連自己的名字和父母家人都記不得。在那里,她成了小艾,并飽受羞辱,連最卑微的下人都能欺負她。她像一棵艾草一樣在苦水中慢慢成長起來,出落得很是水靈。自古漂亮的丫鬟和好色的主人總會發生點什么,小艾也不例外。他被男主人強暴了,并且懷了孕。自古也總會有一個狠毒的姨太太,她氣得發了瘋,用腳狠狠得踢打小艾,自家女主人就在邊上冷眼旁觀。小艾流了產還留下病根,今后恐無法生育。
愛情終歸是張愛玲小說的主題,她也給了小艾。日子在平淡中繼續向前走著,如死水一般,馮金槐的出現讓水面起了一絲漣漪。不過丫頭和小工人的愛情還是比不上小姐和少爺的轟轟烈烈,就像一座城的淪陷才成就了白流蘇和范柳原。小艾和金槐并沒有受太多挫折就走到了一起還結了婚,苦盡甘來。
小艾到底還是苦命的,時局的動蕩讓他們新婚不久就被迫分開,小艾為了養活婆婆一家,迫不得已又去別家當了女傭。
好歹金槐最后還是回來了,他們戀人聚首,收養了孩子,小艾自己也懷了孕,病也好了,有了工作,新中國的生活一片光明。
從故事性上,《小艾》確實并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前半部分描寫大家庭的生活還可以感到熟悉的張愛玲風格,而后半部分脫離了大家,進入了小家之后,情節明顯薄弱了許多,結尾更是倉促的很,不免有些遺憾。
從張愛玲的生活經驗來說,無產階級的生活她確實是不甚熟悉的,“有人問我,‘無產階級的故事你會寫嗎?’我想了一想,說:‘不會。要么只有阿媽他們的事,我稍微知道一點’。后來從別處打聽到,原來阿媽不算無產階級。”從時間上看,解放前的國內生活是她熟悉的,解放后的國內生活于她是陌生的。所以,連作者本人都認為是拙作,不愿示于人前,我們就更無可指摘的地方了。
拋開這些學術觀點,純粹將《小艾》作為一篇小說來看,還是很有可讀性的。只不過在張愛玲的盛名之下,它稍稍顯得遜色了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