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過后,慢慢地調整了自己的工作節奏:把照顧好孩子和家庭放在首位,同時有條不紊地安排好并做好咨詢工作,放棄公司運營部分的工作及利益。這是對自己角色的又一次定位,目標很明確,在有限的時間內,平衡好現實事件,且保質保量,為此作出必要的犧牲是難免的。在這次的選擇上,認真勁的特質主導了整個過程,要么做好,要么不做,關于這部分的執著,就先這樣子。
當我的生活只剩下了孩子家庭和咨詢的時候,逐漸地,我發現自己陷入了某種焦慮。幾乎每天,我去不斷地去覺察和感受,這是一種怎樣的焦慮...終于有一天,我看到了這個焦慮的現實起點,可以叫職業恐慌。這樣下去,我會喪失掉工作的激情甚至適應社會的能力;進一步的潛臺詞是,萬一我沒有了這些能力又被拋棄,我該如何去面對?這是現實焦慮。在現實焦慮的背后,還有更深重的存在性焦慮,當我沒有價值了,我的生命安全就會再次受到威脅…看到這些的時候,自我療愈也在發生:無意識中被拋棄的創傷時而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沒有辦法丟掉這一切,已經發生的事情和現在的情緒,它們都是我的一部分,法住法味,先就這樣好了...
然在焦慮的情緒下,跟孩子的關系變得有些緊張。于是我試著安定下心,去回顧我所不能接納的孩子的部分,因為我知道,那些正是我的功課:
1. 孩子遇事哼哼唧唧,哭哭唧唧,不直接說,只是哼唧---會讓我瞬間有崩潰的感覺:我記事被打的那一幕,我很淡定,不哭的;或許在我當年,哭哭唧唧,也是一樣的不被接納,所以我一樣無法接納我孩子的哭哭唧唧。那個瞬間情緒,絕非來自孩子,那定是我自己無意識中被壓抑回去的小炸藥包(命名“哭哭唧唧炸藥包”)被即刻點爆炸了…
2. 強勢無禮無理---曾經孩子扮演小老師給我上課,大聲吆喝訓斥,把我訓哭,極度的委屈;現在談論一件事,她大聲辯解時,會讓我覺得我這個媽媽好失敗,孩子怎么這么沒禮貌...幾秒鐘時間,我腦海浮現出自己跟爺爺奶奶相處的畫面,霸道,不講道理,犀利,無情...孩子這面鏡子,會照耀到我們內在的任何一個角落,陰暗面尤其不放過。對于爺爺奶奶的愧疚,好多個日夜在懊惱,懺悔,難以原諒自己...恰恰是無法原諒自己的部分,這個可愛又可恨的小孩子,又給無一遺漏地給照現了原形,讓我無處可逃…所以每當此時,我能覺察到自己無比的自責(內在還有委屈因為刺猬是我的防御),但是自然反應會用憤怒的情緒去回擊孩子…孩子多么無辜...
3. 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很強,可是在某些時候,耍懶不聽不干。所以看到孩子偶爾無所事事,慵懶的狀態,很無助感。其實孩子就是在呈現媽媽的狀態,那么要強獨立的孩子,偏偏要給點顏色給媽媽看看:媽媽你不天天也這樣嗎?還天天說我!真的,媽媽是謝謝你呢還是謝謝你呢,必須要謝謝你呀,孩子!孩子在幫助我看到創傷的部分,同時也在不斷提出挑戰:媽媽你還可能更完美一點!愛你寶貝,雖然不容易,我也得努力跟上你的步伐,你這要求不斷的升級呢!
整理完跟孩子的戰爭,胸口一陣輕快感,很舒服。很慶幸自己的職業選擇,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成長功課待完成,在我的功課議題中,我因著職業的緣故,有更敏銳的覺察,更完善的知識儲備去瀏覽及更多的方法去面對和解決;當然還有兩雙更加敏銳和犀利的眼睛(督導老師和體驗老師)來督導和提高我的功課的質量。感恩,感恩自己,感恩孩子和家人們,感恩老師們,也感恩身邊的你們,我的鏡子們,愛你們!
寫到最后也沒看到主題,就叫成長的痕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