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五個難忘的夜晚把《穆斯林的葬禮》讀完了,由于深陷其中,我讀的很慢很細,但仍每晚不愿放下書本從另一個世界走出來……此刻的我仍仿佛被籠罩在這富有生命的一曲悲歌當中,久久無法抽離……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身飄渺;天地之間,久久的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古燕盤旋……”不知又過了多少年,曾經風度翩翩的北大老師楚雁潮,在因先天性心臟病而早早離開人世的北大學生韓新月的墓前,拉起了她的學生同時更是他永不離棄的愛人韓新月生前最渴望聽到的那一曲小提琴版《梁?!罚藭r的他早已兩鬢斑白……這首年輕時因羞澀而從未在愛人面前展示過的曲子,此刻卻是那般的動聽,仿佛一切的愛都得到了永恒,它超越了種族;超越了倫理;超越了時間;更超越了生死……暮年的老人拿著小提琴站在早已亡故的愛人目前,在夕陽的映照下,如怨如慕,如夢如煙。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全書以兩個時代的穿插交錯來貫穿整條故事線,并引導讀者揭開層層的鋪墊和疑團,環環相扣,引人深入。韓新月的父親韓子奇的人生是那樣的起落跌宕,充滿傳奇。一個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生命歷程,仿佛在訴說一部悲劇,但又好像在教人“了然”和“放下”。韓子奇的一生追逐名利,犧牲了親情,愛情,信仰,以及一世虛名。臨終之際才明白自己是那樣的怕死,不敢見到真主。由于追逐名利錢財而拋棄了信仰的他,沒有做到一個穆斯林真正該做到的,每日的“五功”,把齋朝見,對窮人樂善好施,不與人爭強好勝,……他統統沒有做到。在告別生命之際,他只能懷著懺悔也懷著遺憾,懷著恐懼也懷著希望,戰栗著向死亡走去。
韓新月的一生是那樣短暫,可得到了父親終其一生也得不到的百人送葬和的真主的寬??;得到了韓太太一生也不可獲取的知識與夢想;得到了哥哥內心渴望卻從不嫉妒的父愛;更得到了母親飛蛾撲火卻永遠也得不到的愛情……或許這些“得到”,是她付出了生命短暫的代價,可她那悲慘得讓人心疼的身世與命運還不夠來償還嗎?……哦!興許這將是保留到下一世的“獎賞”吧!
最純潔的夢想,最凄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讀完了一本書仿佛便走完了一生路,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兩個家庭是那樣的相似,好似人間充滿了現實與悲情,但只要有“愛”和信仰,那又算得了什么呢?穆斯林的使命是那樣的神圣;穆斯林的虔誠是那樣的動人;穆斯林的團結是那樣的可敬;穆斯林的信仰是那樣的神秘而不容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