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姑娘啊潘姑娘
北方人的面,就是自己用面粉一遍一遍的和,然后扯成拉面的細條,然后落入滾燙的湯鍋中,一氣呵成,不加調料。待翻滾的水燙熟了水中的面,一把撈起,再另加佐料。就成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
沒錯,這就是我小時候看電視劇里面的面條,由于看電視劇的影響,打小我就覺得這種面很好吃,可是身處南方,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好好品嘗這所謂的面條。所幸,因泰山之旅,去了可愛的蕾蕾家里品嘗了一下地道的面條,蕾蕾媽媽速度極快,不消三十分鐘,一鍋熱氣騰騰的面條便準備出鍋啦。半個小時前,這些面條還是一堆面粉。
北方人的豪爽,連帶著北方的面條從頭到尾也都是呈一股大氣凌然的樣子。南方人溫潤細致,連帶著南方的面條也是細細的一道道程序,很精致,很美味,一種不同于北方面條的絕美。
鹵面,是福建漢族的傳統風味小吃,如今已是千年的歷史了。是由各種配料做成鹵湯與面團混起來的。但是,目前又有莆田鹵面和漳州鹵面兩種不同的鹵面,雖然同樣都是用面條做的,可是做法的不同,導致了兩種鹵面的味道有著極大的差距。
我是泉州人,在來漳州讀書之前,我吃的一直都是莆田鹵面,在家鄉沒有那么詳細的區分,每次點餐只是點鹵面,所以我一直以為鹵面就是莆田鹵面的樣子。就這樣一直持續到了去年,我來漳州上學,第一次點鹵面,怎么區別那么大。
莆田鹵面,是用燒好的高湯直接加面條下去“熬”制,它的高湯多半是骨頭湯之類的。然后慢慢熬,熬成膏狀,然后再加蝦米,香菇等下去一同熬制。所以莆田鹵面好吃的定義,是在于稠。稠稠的,特別適合老人小孩吃。
漳州鹵面,他也是有高湯,這個湯底是由魷魚,蝦米,香菇等熬制出來的,然后面條首先過一遍水,再放在篩子上,有人要點的時候,再把面條下去過一遍,再淋上事先熬好的湯,雖然漳州的鹵面整碗看起來也是稠稠的,可是她的面條卻是剛勁有力的,很有彈性,很Q。然后外加老板獨特的秘方,古老的制法制作而成的醋肉,雞排,蛋卷,五香等一些其他的佐料。再加一點新鮮的香菜,濃郁的蒜頭碎,滿滿都是回憶。上張圖,雖然我可能拍的不好看。
其實我一開始來漳州的時候還是覺得莆田鹵面好吃,因為我沒有吃到過正宗的漳州鹵面,直到有一次室友相約,去中山公園古街里面吃了那家府呈王記鹵面,才算是真的被漳州鹵面俘虜。好吃到我如果一周沒有吃,我都會心里一直想著她。所以自從放假后,我忍了許久,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今天剛好有事過來,便迫不及待又去吃了一碗,第一口面下肚的時候,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我的食胃前所未有的感動。
來到漳州,如果你沒有吃過漳州的鹵面,就像是你回家了可是沒回家睡覺吃飯,所以,如果有來到漳州這個美麗的城市,請一定要記得來吃一碗正宗的漳州鹵面。
其實漳州除了鹵面,還有許許多多的好吃的,比如說三角粿,四果湯,麻薯,豆花,阿國面煎粿.......這些都是漳州很有名的小吃,如果說來到漳州不知道去哪里吃,請記得漳州中山公園古街。這條街已基本上涵蓋了所有。
今天早上來得有點早,就只吃了鹵面。不過鹵面是在下午五點前售賣,五點后基本上都沒了,但是,其他小吃只有在傍晚才會出來,所以如果要吃的話大概可以四點半左右過來。
今天天氣真不錯,很是晴朗,天也藍藍的。
漳州是個悠哉的城市,來到這里,你會不由自主的慢下你的腳步,天晴了,早早起床順著街道散散步,下雨了,撐一把油紙傘,像是《雨巷》里那個淡淡憂愁的撐著傘的丁香花姑娘。老城墻,古城區,走一遍,看滿地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