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四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達到至高無上的真誠境界時,就可以預測前面,預知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國家將要興旺時,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出現;妖孽,指事物違反規律,違反常態的現象。國家將要滅亡時,必然有不祥的現象出現。這些現象,可以從占卜時使用的蓍草和龜甲上呈現出來,可以從動物的四肢違反常態的舉動上呈現出來。
無論是災禍還是祥福將要到來時,都會有相應的征兆顯示,所以,好的趨勢可以預先得知,壞的結果也可以預先得知。因此,至高無上的真誠,像神靈一樣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
孔子是不是在宣揚有神論?差矣。
無論任何人,必然有其認知的歷史局限性。
在“通信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年代,我們不可能想象有一天能夠憑借一部微型衛星信號接收裝置,憑借一張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與整個世界實現即時聯通。
孔子所說的征兆,不是神的顯靈,不是鬼的出沒,而是人的作為。
作家韓少功有一部實驗體小說《暗示》,妙不可言。
自然界存在一種暗示語言體系,外界變化施加于人體時,人體必然迅速做出肉體與意識的應激反應,京城霧霾鎖城,就會因天氣變化而導致人體精神抑郁,低沉,定力稍差的先生小姐還會因此患上“抑郁癥”,甚至在北歐國家,由于冬季長期見不到陽光,為此自殺者屢見不鮮。當自然界出現某些人類認為不利于自己的變化時,本能反應就是不祥之兆,可能會有某種災禍降臨。
于是,“見乎蓍龜,動乎四體”。于是,有人去占卜,去抽簽算命來預知未來。其實,就是人類與自己玩的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
我國古代有男子節,如今在日本依然盛行,每年五月五日要放飛鯉魚風箏,意為“鯉魚跳龍門”,也有人認為鯉魚象征著男子活力。我家玄關處,懸掛一幅朋友的工筆國畫《錦鯉圖》,兩尾錦鯉活靈活現,暢游其間。夫妻情感,恰如魚水之歡,此幅國畫,暗示著夫妻情感和睦,宛如魚水。
畫作旁,設有魚缸,自結婚起便蓄養金魚,一來觀賞,二來魚缸是天然的加濕器,三來為家中增添了活物,多了些陽氣存在。什么風水?就是心里暗示而已。
暗示,打通由物質到意識,由意識到物質的通道。
了解物質,就需要把握規律。物質世界是“真實”的存在,而投影到人的內心世界時,經過人為的理解,產生了偏差,至高無上的誠,就是最大限度減少人為的主觀意識偏差,從本質上了解自然規律。人類社會是自然世界組成部分,認知自然世界的過程,也是在認知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