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互聯網思維!要做風口上的豬!要顛覆式創新!”這些口號最近幾年在中國企業界幾乎可以算是主流話語。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忽悠式的顛覆式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開始盛行,但卻難有人找到切實可行的路線圖。既然如此,不如停止口號,認真研究一下那些指數型組織究竟有哪些過人特征吧!
我們驚嘆于小米的迅速崛起,阿里帝國的快速擴張,也好奇是什么讓谷歌在波詭云譎的競爭市場里始終走得穩健從容。其實,不管是小米、阿里還是谷歌、Uber、Airbnb,它們的成長都離不開指數化自己的組織。
指數型組織是面向互聯網社會和共享經濟時代的組織范式,它將顛覆傳統的產權意識和科層制框架,以更靈活、更精簡、更具創業精神的組織形式高效整合全球的資源并實現急速的增長。
那么,指數型組織會在整體經濟中造成多深的影響?
什么是指數型組織呢?
“指數型組織是在運用高速發展的技術的新型組織方法,讓影響力(或者產出)相比同僚發生不成比例的大幅增長(至少10倍)的組織?!?/b>
最近看到這本書《指數型組織》,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上面的一些基本問題,在對指數型組織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梳理 之后,給出了相對清晰的發展框架和路線圖。
為什么指數型組織會超過線性組織這么多,那是因為他們遵循冪次法則和摩爾定律,運用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把邊際成本降為接近于零,要知道現代信息技術的產品的價格是呈指數級的速度在降低。
其實在中國企業中也有很多的指數型組織,雷軍所創的小米公司也是書中所調研的指數型組織之一。小米公司在營銷層面上很早就做社區和社交媒體營銷,營銷費用雖 然不高,但是建立起了一個穩定又有相當規模的社區,聚攏了大量的粉絲,這為其下一步的產品開發和網絡銷售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指數型組織的11個最強屬性:
最重要屬性:宏大變革目標(MTP),激勵人們創造出自身的社區、群體和文化。而足夠鼓舞人心的MTP 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優勢。
五大外部屬性(SCALE)
有利于組織的快速擴張
1)隨需隨聘的員工(S);2)組建社群,吸引大眾(C);3)擁有自己獨特的算法(A);4)用杠桿資產取代實體資產(L);5)用戶的參與(E)。
五大內部屬性(IDEAS)
保證良好的控制機制
1)良好的用戶界面(I);2)適應力強的實時儀表盤(D);3)通過實驗實現快速迭代(E);4)員工的高度自治(A);5)借助社交工具(S)。
做指數型組織的幾個建議
樊登認為,亞馬遜是典型的指數型組織,它做的就是信息,用網絡爬蟲在網上找各處的信息,然后時時變動價格,賣給用戶又便宜又好的東西。亞馬遜案例表明,所有傳統行業都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不轉成指數型組織,就會被指數型組織統治。
樊登認為:“不管傳統企業是做什么的,都一定有機會把產品或服務做成邊際成本為零的產品?!?/b>
以餐飲業為例,麥當勞做餐飲,把主要的產品做成杠桿資產,讓加盟商投資,邊際成本就變成零。海底撈或小肥羊向指數型組織發展時,最重要的就是做標準化的火鍋底料——靠這種容易復制、容易量產、容易使用外部杠桿的資產做加盟連鎖,這是指數型組織的一大特點。
再以金融業為例,保險公司為什么比銀行賺錢?銀行現在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大量銀行壞賬率很高,因為銀行都是自己的資產,都是自己的員工,而保險公司全是外部的員工。保險公司想做到一千萬的員工都可以,滴滴打車也是如此,這是指數型組織的另一個特點。
如果創業者想實現指數型增長,樊登建議去做中產階級的生意,就像迪士尼那樣,《白雪公主》這部戲早就拍完了,但是到現在還在給迪士尼創造收益。
可見,即使不做平臺,也可以做出邊際成本很低、指數型增長的產品。做平臺是特別難的一條路,要做好吃苦的準備,要大量融資,大量燒錢,因為只要你敢賺錢,低端用戶就走了,淘寶、京東才能做這種事。
樊登也給大企業轉型為指數型組織提了兩條建議。
一是大企業千萬不要把發展指數型組織這件事放到臺面上來說,因為一旦企業大張旗鼓地說要發展指數型組織,要開發一個全新產品,就一定會被自己過去的業務絞殺掉。
就像新東方永遠做不好網校一樣,因為只要網校一做好,線下業務就受影響,內部阻力由此產生。指數型組織一定是在邊緣誕生的,組織幾十個人默默地開展,一旦實驗成功,公司靠這個產品或服務就夠了。
二是很多企業家最沒有想明白的一點是,轉型得有一個宏大的變革目標,否則指數型組織建立不起來。絕對不能把這個目標定為要成為世界五百強之類的,沒有人會為一個公司工作,人們都是為這個社會工作。
像優步、Facebook、谷歌這樣的公司,它們的目的都是:我們要為這個社會做出什么樣的貢獻。硅谷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宏大的愿景,再小的公司都可以有宏大的愿景。
領 銜的作者是奇點大學第一任的首席執行官薩利姆?伊斯梅爾簡說,現如今的指數型組織,最大的特點是有效地利用了信息和數據資產。拿如今在汽車共享方面如日中天的Uber來說,這家公司沒有自己的司機,也沒有自 己的汽車,但是因為有了一個可以連接全球用戶的數據平臺,司機和車輛逐漸匯聚過來,這符合指數型組織的三大外部特征:有隨叫隨到的員工和杠桿化資產能力, 依靠算法來改變世界。
中國人創業一般不講意義,很多人創業都是因為“做這事能掙錢,我看誰誰誰就掙錢了”。這樣創業的結果是,一掙到錢就沒勁了,要是沒掙到錢,就更加沒勁。只有真正把愿景這件事想明白了,企業才有可能轉型為指數型組織。
第97屆時代華商企業家成功論壇《指數型組織》
企業轉型為指數型組織熱線:020-86362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