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7年受其他論壇作者的啟發,寫下的無序的家事,隨便看看吧~
142、我的絢爛初中(四)
我們有了很多很多的段子,模仿老師:
語文老師的普通話;
英語老師的口頭禪;
數學老師長達一月不洗發出餿味的毛衣;
歷史老師的“機戶出資,機公出力”;
生物老師的“笑什么笑,又不是誰沒有(講生殖器,同學們笑,老師怒震)”
。。。
很多很多,每個老師上課的場景也被我們在宿舍里演驛。這簡直就是個民間秀的年代。
我們發現自己就是天生的演員。
這些戲里面,基本由我與人氣王主導,其余人跟演。
雖然演繹事業鼎盛,演員隊伍日益壯大,但我們也沒忽略核心演員技術的深耕。除了這些集力項目外,我與人氣王常有高難度戲碼的演出:
比如,裝病請假。劇情是,我們買了中藥,我背著她,拿著藥去班主任那兒請假。班主任在這么嚴重的病情下欣然同意她休息并由我照顧。我們出了老師視線,立即歡呼雀躍,把藥一丟,就找個山坡去談“人生”去了。
對于團隊的核心人員,我們有非常統一的三觀,常立志,不管將來何地何境,都一定要做古龍筆下的男主那樣俠膽義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要不拘小節,不限世俗。
我們也時常感嘆:幸虧遇到了你。
我說,是你之后,我才打開了我的初中生活,開啟了我豐富的少年時期。
她說,你之前,我有很多朋友,兄弟。但你之后,我才有了知己。
我們不僅僅是同學,朋友,更深的是像武俠劇中的英雄,相惜之情,無需言語。
?
143、我的絢爛初中(五)
我與人氣王的友誼能這樣,背后的深層原因是我具備了2個因素:一是成績可以;二是我不嫉妒,不小心眼。除掉這2點外我還善解人意,又具備一定民間定義的靈性,所以,我很快超越了其他人,成為了第一知己。
而縱觀當時的組合內成員的狀況是怎樣的呢?首先說三人組合,前面講我是因為復讀A和人氣王走近的,但實際上,當我和她們都熟起來后,才發現她們之間的友誼沒有這么純凈。她們之間存在強烈的較勁。因為復讀A是死讀書型的,而人氣王是巧讀書型的,所以,復讀A的一二名成績是廢寢忘食、專心致志、嘔心瀝血,犧牲了所有的業余時間與娛樂得來的,而人氣王的四五名卻是隨便學學,上課不時打瞌睡,偶爾翹課,下課正常玩,考前背背書,不影響任何社交民間活動,信手拈來得來的的。這區別太大了。
相差不大的結果,為什么我拼盡全力,而你不費吹灰之力。這,太不公平了。為什么你這么聰明,而我如此辛苦。
同時,復讀A也知道,憑人氣王的聰明,只要稍加努力,用她一半的功,就可能追上她,甚至超越她的。
所以,她有著強烈的不平衡心理以及不安全感。綜合起來,就是嫉妒。不服。這種嫉妒與不服自然會體現到對待人氣王的態度上。比如同一道題,我問復讀A,她是會毫無保留,極盡耐心的跟我講解的,但換作人氣王問她,她一定會說“這道題我也還在解,暫時還沒有結果”,或者說“這是XXX教我的,原理我不是很懂,要不你再問問她“,這是比較敷衍的方式了。如果有時她在想題,不想被分心就敷衍都懶得敷衍了,直接不回答。
人氣王感受到這種冷落和被嫉妒,心里倍感難受,覺得也是真心把她當朋友的,沒想到被這般樹敵。可是她這種苦悶又不能隨便與別人說,因為在別人眼里她們是好朋友,是形影不離的知己。這種內部矛盾是不便為外人道的。那么,就只有近距離的我是知情者,是她的苦悶傾聽者。
我第一次感受到,高手間的友誼原來是這樣的,有點感慨。也有點心疼人氣王的苦悶。
144、我的絢爛初中(六)
再說回五人組合,首先介紹下五人組合里另三位成員情況。(人氣王稱為一號,我為二號)
三號:漂亮、清秀,班上四大美女之一,鎮上人。鎮中心小學升上來的。有雙重朋友圈,與班霸們玩,也與我們玩。(經驗證,當時沒有直接參與排擠我的事)成績:班5-10名。
四號:老實、義氣。鎮郊人,鎮中心小學升來的,顏值與人氣王相當。成績:班8-12名。
五號:與復讀A同村人,小有靈性,有個在同校做英語老師的姐姐。成績:班5-8名。
以上的成員里,有靈性的是三號和五號,但這2人都心思偏細,還有略微有較勁心理,雖不像復讀A那般明顯,但還是能感受到。最淳樸的是四號,與世無爭,無公害。但確實是靈性不足。
所以,在這樣的對比下,我就顯得彌足珍貴了,有靈性還無嫉妒心。快速上升至第一知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我們成了組合中的核心組合,我們推心置腹,我們毫無保留。我們交換彼此的日記本。
她的日記本里滿滿的詩作,全是用七言詩表達了對青春成長里的領悟,獨特的見解。我感嘆她的才情,嘆服她的文學天賦。覺得她以后一定能成為文學或詩歌造詣的人。幸運交到了這樣的朋友。
而她,則珍惜我的善解人意,覺得我是最懂她的人。我們內心深處,成了彼此最依賴的人。我們形影不離。我們迫不及待的碰頭,急不可耐的表達對成長的喜悅與憂愁。仿佛一天不說,就錯過了人生最寶貴的時間,錯失了詩人/作家最好的靈感。
我們珍惜所有能在一起的時間,創造所有可能在一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