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7年受其他論壇作者的啟發,寫下的無序的家事,隨便看看吧~
133、被遺忘的農民(一)
在小哥入學以后,我又開始了忙碌的秋收。掰玉米、挖紅薯、一背簍一背簍的背,總共背了1000多斤玉米,紅薯不詳。鄰居都說我是個能干的姑娘,是家里的好勞動力。可是,我心里住著的,是對校園的向往。這些活于我而言,是有期限的。來年開春,它就結束了。與我無關了。
事實證明,我又想錯了。我還是太單純,不熟悉成年的人套路。
隨著寒假一天天過去,除夕了,初五了,元宵了,小哥學費準備好了,而父親始終沒有提起我讀書的事。我心里有隱隱的不詳感。
直到小哥上學去了,我又忍了一天兩天三天。第三天的時候,我覺得不行了,我如果不做點什么可能就完了。
于是在當天晚上,我找到父親,指出了他的“騙局”。
我:叔,你幫我聯系學校了嗎?
父:還沒有,家里還欠著錢,再緩一年行嗎?
我:不行。再一年我都14了,以前學的都忘光了。
父:明年,明年一定送你去讀。
我(提高音量):別騙我了,不想讓我讀就明說,你偏心你愛兒恨女不要以為我不曉得!!!(由于生氣,說的快沒停頓)
父(停了一會兒):那你想去哪讀?
我:我不管!只要不在鄉上讀就行。
父:我想想辦法吧。你們是要逼死我。
第二天一早,他去了一個地方。2天后,他帶著我去了鄰鎮的一個初中報到。
134、被遺忘的農民(二)
說回父親在這件事上的心理,不管是當時,還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我很肯定的說,如果不是我爭吵,是真的不了了之了。但是我的爭吵,讓他意識到,我不會像A姐那樣任勞任怨,一直老實的在家里干活的。之前我的任勞任怨是因為期限未到。事實證明我并沒有一年的承諾。所以,他知道含糊不了我,只能放棄蒙混我的念頭。
而對我而言,只要能回到學校,我也不再奢望原來上學的學校以及縣中學那種高大上的地方,只要能在一所正規中學讀就行了。
他帶我去的學校,次于初中一冊的學校一個級別,但也算比較大的一個鎮,正規也有一定規模的學校。有小學與初中部,初中是每年級4個班。
他去找的人,是小學的B老師。B老師有一個師專畢業的女兒在這所初中教書,那天父親找到他后,他寫了封信,讓我們帶著這封信去找他女兒試試。那個年代沒有電話,只能如此了。
父親還算行走江湖的人,雖然不情愿,但決定了還是會馬上去做。
所以,1997年春天,我又回到了久違的校園。
135、我的新學校(一)
其實去的時候,我們并不抱100%的希望的,因為B老師只是寫了一封信,我們也不知道結果如何。
我們到學校后,找到B老師的女兒,她敲響了隔壁宿舍的門,和一位戴眼鏡的女老師交談起來,她說了下我的情況(說原來的學校和成績),B老師說班上有名額。于是接收了我。
我的班級是:初一(二)班。班上有約40個同學,1/3來自于鎮中心小學,其余是各個村。有1-2個同學是我一個鄉的異地生。
這所學校,比初中一冊的學校近些,方位不一樣(下面為了表達,把一冊學校稱為“一校”,現在這學校稱為“二校”)。距離大概是3/4。約30里路。也是走路+坐船的交通方式。一校可以走全陸路。但這所學校必須要坐船,區別在于坐短途的船還是長途的船。短途大概2-3里,長途就10里左右。總之步行距離在20-27之間。
學校管理比一校差些,沒有宿舍,需要在外面租房。學校附近有些農民專門做學生床位,10元-20元/學期。
吃飯是米換飯票,另外每周5-10元的零花錢。食堂不是學校辦的,是有幾家私人開的。
136、路遇恩師
我入學后不久,開始了第一單元的考試。語文先開始,我考了80多分。語文老師在班上表揚了我“新來的XXXX,很不錯,基本功扎實,文筆可以”。
那是一位農民式的語文老師,與小學的B老師一樣,都是干著公職,種著地。教著書同時又讀著書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者,這位老師是初中畢業,后面自修的。平頭,方言上課,嚴厲。周一到周五教書,周五下課后就背簍背著作業回家去了。周末白天種田,晚上備課改作業,星期一又背著一背簍作業來。雖然“兼職”狀態,但授課極其認真,從不糊弄任何一節課,一本教科書上滿滿的筆記,顏色深淺不一,映出不同年代的字跡。
那天下課后,他還叫住了我,問了我的情況,小學和初中一冊的情況。然后說我很有靈性,鼓勵我好好學。
那一天,是我第一次在心里記住一位老師的名字:古老師。在這之前,從來沒有老師對我表示過額外的關注與青睞。這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