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 ? ? ? 心理學家把我們在應對任何情況下的心理狀態大概分為三種:舒適區(comfortable zone),成長區(growth zone)和恐懼區(panic zone)。? 今天跟大家聊聊心理學里這三個有名的東西。
? ? ? 舒適區,就是這件事情你做起來毫無難度,就在你的掌控范圍之內,你游刃有余,自信滿滿地把他做好了。學習區,就是你做這件事情還是需要花點功夫和努力的,需要你跳一跳還是做到的,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困難性。但是恐慌區,就是你對這件事情感覺“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覺得自己夠嗆能Hold住,你的內心是彷徨的,這件事情已經超出你的能力范圍之內,你覺得恐慌。
二、概述三區
【01 舒適區的作用】:
? ? ? ? 1)正面作用:從正面來看,首先,舒適區是一種認知模式,它幫助人們維護自我形象,建立心理防御屏障,能夠起到一種避風港的作用。其次,舒適區是自我調節器,它對人穩定情緒的作用。第三,舒適區決定了人對外界信息的接納度。
? ? ? ?2) 負面作用: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會不思進取、固步自封。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其行為表現為:懶惰、松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會感到迷茫和無助。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對現狀充滿著一定的滿意度,既沒有強烈的改變欲望,也不會主動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的行為,無非是為了保持舒適的感覺而已。
沉溺于“舒適區”的人,會感到非常愜意舒服,覺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壓力,沒有危機感,甚至產生自我麻痹感。
處于這一區域,有的人甚至感到自己優越于他人。
因此,我們只有“突破舒適區”,主動尋求改變,謀求發展,才能邁向成功。
【02 劃分三個區的意義】:
? ? ? ?使你可以知道自己對不同事情的掌握的層級在哪里,可以適當走出舒適區,在學習區里呆呆,將這些學習區變成自己的舒適區,自己的學習區繼續向外擴展,自己的恐慌區就會慢慢變小,對自己的能力的提高和學習新事物,對壓力的承受都大有裨益。
? ? ? ?走出舒適區不是目的,目的是擴大舒適區,擴大學習區,縮小恐慌區。所以當我的心理舒適區既符合自己的追求也符合社會期待,那么就不存在跳出舒服圈的必要了。
【03 我的舒適區】:
? ? ? ?1) 舒適區:寫文章,唱歌,下象棋這些愛好是我的舒適區,還有就是上網,看朋友圈,看看美女,聽聽音樂
? ? ? ?2) 學習區:寫一篇小說,當著1000人的面唱歌,參加省級象棋比賽,能翻墻上網到FaceBook,看到蘇有朋的朋友圈,看到真人明星范冰冰,聽出來音樂中的和弦
? ? ? ?3) 恐慌區:寫一部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維也納金色大廳唱歌,和阿爾法狗象棋大戰直播,能上網潛入美國安全局,從朋友圈里看到互聯網社交未來的5年,成為超模比賽的評委,聽出來大自然的聲音譜成曲
三、寫在最后
? ? ? ?你的舒適區,是不是很大呢?不是的話,就可以去將自己的一部分學習區變成舒適區,成就更好人生,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