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墻角看見一枝不知名的野花,開得很是與眾不同,花成螺旋式的開放,很是積極樂觀的狀態,但是我突然意識到我竟沒有將其霸占的心思,也就是因為喜歡它把它摘了帶走,我好像忘了是從什么時候戒了這種行為。
記得小時候,幾個小女生最喜歡一起玩的游戲,就是一起去摘花看看誰摘的又多又好看,特別到春天和盛夏的時候滿山的水仙花和杜鵑花,我們會摘到用手都拿不下,得抱著回家或者找竹籃背回家,然后再請出家里的各種瓶瓶罐罐將其插上,弄得家里一片生機勃勃,只是摘來的花一般活不了多久,沒幾天就開始凋落,只要手輕輕碰到,所有的花辨會瞬間掉落,感覺就像是放棄生存意念自殺似的。
盛夏的時候,荷花開的也特別好,所以我們也開始伸出我們的魔爪,用荷葉做傘,用荷花做裝飾,荷花有的還是花骨朵,有的是已經盛開散發清香的,可見收獲頗多,只是和其他花不太一樣的地方是,荷葉會在離開本體沒多久就干癟了,而未開的花骨朵摘的時候是什么樣最后凋落的時候還是那個樣子,只是顏色暗黑也沒有了曾經的色澤,而盛開的花朵也是沒有幾天就掉落了,而且是只要手輕輕碰到就會全部掉落,毫無生機。
很長一段時間,我并不沒有意識到這有什么,而且我甚至覺著把它們帶回家,它們可以不用再曬太陽,我還可以給他們換干凈的水,這不是更好嗎?這是多么自以為是的安慰啊!
而在過去的某一天,我看到這樣一種說法,喜歡一樣東西,應該給他以他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深受這句話的感染,自此以后,我開始刻意的借掉摘花的習慣,而這句話也一直伴隨著我。
之所以會講摘花,并不是要說我有什么憐惜之情,而是因為這件事這句話,讓我第一次體會到用另一種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喜愛,不再只是簡單的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去對待自己喜愛的事物,喜歡一個事物或許應該站在他的角度,做他覺得好的,而不在是以自我的標準好壞去束縛他。
我想很多人都會害怕一句話,就是“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可是這種好確未必是我們想要的,我希望可以在荷塘里曬曬太陽,吹吹風,淋淋雨,感受從泥土里攝入養分的快感,然后歡快的散發因開放時釋放的清香,感受以天地相伴的情懷。雖然瓷瓶的日子舒適,但哪里確找不到了自我,也失去了本可以的選擇,自然也失去了努力的意義。
很多時候喜歡的事物,本就因為他的自助性而與眾不同,而這種與眾不同便也是我們喜愛的原因,而當以愛之名干涉其中或許這種與眾不同便被打破了,如果有天你遇到喜愛的事物與人,請以愛之名,還其自由。
“學會用來自心底的愛,去影響和對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