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涵姐買了一本顏真卿的《楷書習字貼》,開始了她的書法練習。
源于涵姐在暑假去書法班學習了一個半月,她本人對練字并不排斥,并且還能像模像樣地臨摹起來。
首先她會仔細觀察這個字的結構,了解結構后,再看字在十字格中的占比,以及筆劃的走向,最終提筆開始練習。
我對涵姐要求說,一個字一個字地練,每天練一個字,每天10分鐘,相信日積月累的力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涵姐的個別字跟字帖越來越像,她一時傲驕無比,也越來越滿足了。
如何是好?
我想到了帶涵姐去書店轉轉比較看看。
來到書店,我帶領她去了字帖區,涵姐興奮不已。她看看這本,摸摸這本,指著顏真卿其中一本字帖說,“媽媽,你看這個字,你說我寫得很像!”
“對,很像!”我看著她點頭道。
“那你看看這么多字貼,每個人的字是不是一樣的呢?”我引導涵姐觀察。
涵姐果真被我的問題問住了,她打開10多本字貼,一個一個地比對,反復看了好久好久,抬頭對我說,“媽媽,都不一樣!”
“對的,每個書法家都是從一開始的臨摹,到慢慢創新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我停頓了一下,接著對她說,”媽媽跟你講一個書法故事吧。“
一聽說我講故事,涵姐就興奮不已。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終于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么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么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不過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么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終于形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涵姐撲閃著大眼睛說,“媽媽,鄭板橋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賞嗎?“
“對呀,一模一樣,永遠只是別人的字啊!“
“我就幾個字很像,離一模一樣差遠了!”涵姐沮喪地說。
“沒關系,只要你堅持,從模仿開始,到創新,寫出自己的風格,媽媽相信你!”我不斷鼓勵她。
“無論是書法,還是我們的個人成長,以至社會企業的成功,都是從模仿開始,到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
而模仿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守——深度模仿,打牢基礎。
第二重境界:破——突破原有模仿對象的瓶頸,引發革新。
第三重境界:離——開創別人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
一步步進階守破離,何愁不能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涵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