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幅"沖啊!吃飯去!"動圖,不禁讓我想起當年讀中專時打飯的情形。
學校共有一千八百名學生,只有一個食堂,十來個窗口。也就是說,如果全校所有的學生都集中在同一時間打飯,一個隊伍大概得排上一百號人。
因此每到吃飯時間學生們都會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在下課鈴打響前幾分鐘幾乎所有同學都要做好沖鋒準備:收書,鎖抽屜,裝鑰匙,敲飯盆,待鈴聲一響,萬箭齊發,“嗖嗖”射向食堂。
學校通往食堂的路只有一條,但很多男生都走捷徑——從教室通往食堂的山坡跑,我從未走過那山坡,我想第一批從那里跑的學生一定不容易,但正如魯迅所說,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當年有一部動畫片叫做“布雷斯特”,布雷斯特是我們共同崇拜的英雄,每當他與敵人戰斗前,總要有一番力量的積蓄,這時就會有雄壯的背景配音響起:“鷹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接著布雷斯特就會勇猛地沖向敵人,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我當時就覺得下課鈴打響的那一刻,我們都是活生生的布雷斯特,雖然奮斗的目標大不一樣,但那種為目標而奮斗不息的精神內涵是極其一致的。
班里有幾位平時酷愛跑步的男生在打飯時表現得尤為突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廣東的男生,他外表文弱,不僅書法、寫作、讀書樣樣精通,且極擅長體育,四年中沒有一次不是我才走到半路上就遇到他的——當然他都是端著勝利的果實往回走的。我至今保存著畢業時他送給我的書法作品,用筆遒勁有力,章法氣勢惲宏,可不知為什么每次看到這些作品,我想到更多的卻是他端著飯盆的樣子。
還有一位江西的男生,平時特愛穿拖鞋,有好幾回他的拖鞋因為在班里的同學擠成一團時被踩掉了,于是他破口大罵:“TMD,誰把我的拖鞋踩掉的?!”這種情況下只要是個人都會生氣——關鍵時刻,怎能沒鞋?!等他找到鞋子時連我們女生都跑光了。
我平時差不多是班里最斯文的女生了,可在打飯問題上從未含糊過——好友是班長,她寧可沒飯吃也得保持威嚴形象,所以打飯的重任只能擔在我身上了。我一般是和一廣東女生一起跑的,因為我們在跑步去打飯的問題上都看得比較開。真是巧了,她和那位廣東男生一樣,也特擅長書法。那時學校每天早上都要集中做早操,我們兩個人經常在做最后一節時就跑去打飯。有一回早上的霧特大,兩三米左右都看不見人,我們趁亂,做了一半操就跑去打飯了。后來聽說在我們的帶領下全班就剩不到一半人在做操了,班里一位干部非常生氣,還說:“肯定是? ? 和? 兩個人最先跑的!”我聽說后義憤填膺地對那廣東女生說:“還好是我們兩個人先跑,不然我們也太冤枉了!”
四年級時,學校要參加省文明校的評選,黨委書記做全校學生的思想動員,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打飯問題。我記得書記第一句話是:我們都說“人是鐵,飯是鋼。”還有“吃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后面說什么我就不大記得清了,大概很多同學都跟我一樣,只記住書記的引言部分,然后斷章取義,在以后的日子中對吃飯問題越發重視了——動員會后班里許多男生吃飯前的口號變成:“走,煉鋼去!”隱約記得書記說要把山坡上的路封掉,還叫我們在檢查團來的那幾天一定要保持風度。
到了檢查團來的那一天,部分男生仍從封鎖的山坡上越過,我們女生則改沖鋒為小跑,結果到食堂時隊伍已排到門外,只好結伴出去買方便面。
全校只有一個群體在打飯時仍然保持風度,那就是氣二十班的女生。該班女生美女如云,能歌善舞,且多穿高跟鞋,打飯時無論多少人從她們身邊呼嘯而過,她們仍“提踏提踏”地走著,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當我從她們身邊經過時,我總會下意識地停住——面對如此溫文爾雅的美麗女孩,我總有種覺我形穢之感。
不過如今回想起來,我真為自己付出熱情與沖勁感到驕傲。有時,無傷大雅的出格才讓生活變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