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民主是"間接民主/精英主義民主"與"直接民主/平民主義民主"結合的產物,筆者以「脫歐公投」為例說明兩者的結合方式及弊端:
英國脫歐始于利益沖突。由于歷史與地理因素,自19世紀晚期英國始終奉行對于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的政策、作為非歐元區國家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如否決歐元、不參與歐盟危機的救助方案、反對金融監管政策,即“光榮的孤立”;英國民眾長期具有濃厚的疑歐、退歐情緒,保守黨內部的歐洲懷疑派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于英國有負面作用,而歐債危機以來的利益分歧致使英國逐步喪失其在歐盟中的地位與參與權。[1]
精英主義民主
脫歐前夕由于保守黨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卡梅倫意圖發表“脫歐公投”言論以獲得流向支持脫歐的獨立黨的選票。[1]
啟蒙運動時期精英主義民主制的代表人物洛克、孟德斯鳩等認為,精英主義民主制的兩大要素是制衡權力的法治與知識精英的教育。前者以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為代表,后者指英美式民主政治中的精英教育思想,從洛克、密爾到波普爾的自由主義都不主張把民主等同為大多數人的統治而把民主當作權力制衡的機制。[2]
英國政體是君主立憲制,英國君主擁有象征性地位,最高政治權力的實質擁有者是內閣首相。在「脫歐公投」中首相候選者將政黨利益凌駕在國家利益之上,為贏得選票根據民意調查結果制定競選方案、依據大眾心理學投其所好塑造人設;與此相應,民眾僅在投票時被喚醒 而在投票后進入休眠期。
平民主義民主
2016年6月21日,英國公投選舉委員會公布的數字顯示將有4650萬英國選民登記參加公投,創下登記選民人數最多的紀錄。6月23日英國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繼續留在歐盟,公投結果顯示投票率超過70%,其中支持退歐的民眾占51.9%、支持留歐的民眾占48.1%,英國進入脫歐流程。[3]
詭吊的是,在英國公投結果公布當天就有人在英國議會網站發起二次退歐公投的請愿,簽名人數高達412.5萬人,創英國請愿簽名人數最高紀錄;按照慣例,如果請愿簽名超過10萬英國議會就需要考慮就此進行討論。然而2016年7月9日,英國政府代表官方表示,首相和政府均已經明確必須尊重此前公投的結果,政府正在為退歐步驟做準備工作,確保英國民眾利益得到最好的保證。[1]
啟蒙運動時期平民主義民主制的代表人物盧梭認為,平民主義民主制的兩大要素是大多數人的統治與動員民眾;盧梭的“公意”是前者的理論論證 ,而他關于平民教育的思想則服務于為后者的目標。然而平民制容易走向極權專制,如法國大革命最初實行民主制 ,到了雅各賓專政時期無褲黨的平民主義和民主制結合結果是極權專制,究其原因在于術業有專攻,政策制定是涉及政治學與相關專業知識的特殊技藝而非天賦的能力。[2]
《理想國》:正義與明智
古代哲人柏拉圖經歷了公民大會判處“最智慧的人”蘇格拉底以死刑、見證雅典平民主義民主制走向衰落至三十僭主獨裁統治,并以此為背景創作了西方首部“論正義”的經典著作《理想國》。書中以形式理論貫通靈魂正義的私德與城邦正義的公德,靈魂的正義是內在本質而城邦的正義是本質的外顯,只有通過全德之人靈魂中的正義才能實現某種程度的城邦正義,因此他論證兩者對應關系的原則是“國家是大寫的人”。[4]
柏拉圖認為,正義即做自己的事情。具體而言,靈魂正義即理性統治激情與欲望,城邦正義即理性者統治衛國者與生產者。對理性者、衛國者與生產者而言,明智即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知道什么與不知道什么,獲得將知識與無知的對立面包攬在自身之內的“通觀”。“明智”(sophrosyne)又譯為“節制”,后者是前者的眾多表現之一,一個人只有做到“自己認識自己”才能做到“自己控制自己”,以免于獨斷專行或事后悔恨。
柏拉圖總結:“‘明智’貫穿全體公民,把最強的、最弱的和中間的(不管是指智慧方面,還是指力量方面,或者還是指人數方面、財富方面,或其他諸如此類的方面)都結合起來,造成和諧,就像貫穿整個音階,把各種強弱的音符結合起來,產生出一首和諧的交響樂。”(Rep.432a)
相較而言,民主集中制將政黨意志與國家意志統一,保證決策效率與執行力度,就治國理政的政策融貫性的層面而言具有優勢;如果貫徹落實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則勝于無節制的權利下方導致的直接民主的危險。
參考
[1]^abc脫歐公投?https://baike.so.com/doc/7899132-8173227.html#refer_7899132-8173227-5992004
[2]^ab趙敦華.《理想國》與啟蒙運動.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4~12
[3]^英國脫歐公投引不安 民眾爭相搶購金條保險柜?https://news.qq.com/a/20160623/004525.htm
[4]^趙敦華.正義:公德與私德的張力.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8期:22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