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Empathy Map在此篇文章中被譯為:同理心地圖或者移情圖(情景地圖)
同理心/移情圖(Empathy Map?)是了解用戶在使用特定數字產品或服務時所思所想的一種方式。 它有助于幫助你理解用戶需求和行為背后的“為什么”。
在構建同理心地圖(移情圖)時,需要標注和定義以下模塊:
? ? ?任務 -——用戶試圖完成哪些任務? 他們需要回答哪些問題?
? ? ?感受 -——用戶的體驗如何? 什么影響了他們的用戶體驗?
? ? ?環境/影響力?-——哪些人、物或地點會影響用戶的行為方式?
? ? ?痛點?——用戶可能遇到什么樣的并且希望克服的痛點?
? ? 目標 -——用戶的最終目標是什么? 他們怎樣試圖去完成?
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有助于指導產品的用戶調研的訪談,并在你的用戶調查中與用戶進行互動。
延伸閱讀:The Top 5 User Testing Methods_http://blogs.adobe.com/creativecloud/the-top-5-user-testing-methods/
用戶訪談
設計移情圖的主要好處之一是能與項目組以外的其他人進行對話。 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往往會把自己的想法和偏見投射到項目中,在考慮用戶的需求或期望之前,就形成了所謂的設計方案。 平衡利益相關者的目標和用戶的需求是具有挑戰性的,需要關注。
? ? ? ?我們的用戶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為了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 ? ? ? “因為”這部分占有很大的分量/比重。
? ? ? ——引自:斯坦福大學的James Patell博士
作為用戶研究和信息收集的一部分,新的用戶體驗設計師需要隨時隨地采訪。 直接與用戶直接交流會讓你更了解他們的動機。 設計解決方案需要與用戶需求保持一致,并需要定位出用戶的需求和其底線。 找出“為什么”是進行用戶訪談的關鍵目標。
用戶的反應/表現(user responses)被記錄在便簽(sticky notes)上,并放置在移情圖的適當區域。 其中有些用戶的回應結果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和深入研究。 再次復核用戶反應標簽,以確定是否需要(對這個點)進一步的后續跟進。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需要再次確定,以防止用戶的反應在移情圖上展示出來后被誤解。
為什么、何時、在哪里?(Why、When、 Where?)
了解“為什么why” 可以提供洞察力,感知設計的微妙變化,從而對用戶體驗產生有意義的影響,并確保用戶對交互的期望得到滿足。 標簽和互動的變化可以使數字產品/服務從平庸變成到為用戶提供他們期望的價值。
了解“何時when”對創建客觀的移情圖是很重要(即好的用戶體驗的產生) ——用戶在不同的條件或環境下,與數字產品&服務進行交互。
同樣,了解“何處where”也是很重要的——與應用程序交互中的空間或時間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用戶目標
了解用戶目標將有助于你設計出更好的數字產品,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常見的用戶目標可能包括用戶想知道:(我的銀行賬戶中有多少錢?明天的天氣預報是如何?)或出于他們對好奇心的滿足,或者解決他們的顧慮如(我的訂單是否正確?我的包裹郵寄過程中是否安全?)
在訂購披薩時,使用“重復上一個訂單”按鈕的例子,動作的動機可以是意愿/渴望(期待有披薩),便利(不想做飯)和情感需要(有披薩 讓我感覺更好)。
使用同理心地圖(移情圖)
同理心地圖是為用戶訪談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它給設計師提供了一個用于深入了解用戶動機、目標和期望的情景分析框架(contextual framework)。 這些研究的過程,可以幫助你了解用戶與數字產品或服務進行交互的“原因”,以及“何時”和“何處”。
關注用戶目標將成為幫助你評估設計解決方案是否符合用戶期望的一個基準。
注:此文為譯文,轉載情注明出處。
原文源自:How to Design Empathy Maps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Users
https://theblog.adobe.com/how-to-design-empathy-maps-to-better-understand-your-u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