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的男孩在南京上大學,英語不好還帶蘇北口音。與女友四年的異地戀,讓他考了14次托福,4次GRE,最終走進了普渡大學讀碩士,而博士在德州大學的奧斯汀分校。他是《一站到底》建軍節那期的挑戰選手徐建,人稱普渡哥。這是純粹的愛情的力量,但是這種堅持改變了普渡哥的一生,可以說是逆襲。然而我更贊賞的是他的堅持,作為一個英語不好,并且在英語這條路上糾結了5年,花費了整個大學時光,英語還是相當爛的女同志來說,堅持的精神真正的打動了我。
最近寫作,聽到過許多30歲開始碼字卻依然有所成就的故事。是的,只要你愿意,何時開始都不晚,然而堅持行動卻悄無聲息地打敗了許多想要立竿見影,急功近利的人,包括我在內。
英語的學習沒有最合適的方法,只要你想到一種方式,持續一段時間,一定會有效果,但是我們卻急不可耐,敗給了堅持,而且不止一次。
說我能堅持,但是我一定堅持不了考14托福,頂多三次,估計我就會告訴自己說,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運用,然后便不了了之。在這個炎熱的夏日,坐在風扇底下的人兒,聽到這樣一個記錄,除了佩服,更多的是感動,最主要的是更加清晰的告訴自己,你對英語的期待,可以開始了,好好啃,慢慢來。
《一站到底》吸引我的是挑戰者華麗的背景。并非名門出生,但是每一個挑戰者背后都是熠熠生輝令人羨慕的光環。
普渡哥算一個。
賽車手,謝欣哲,帝國理工大學畢業,自帶冠軍光環,榮登學校首頁。他說時間是檢驗技術的唯一標準。大冰說這個世界上有人過著你想過的生活,謝欣哲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人將興趣變專業,那是多么一件幸福的事情。
羋十四,北京大學畢業,當當網青年文學暢銷書排行第二。年紀輕輕,優雅大方,那應該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最好的例證。她說北大有500名保安在北大學習氛圍的影響下,考上本科,有些繼續攻讀碩士。喜歡這個 逆襲的故事,因為它告訴我們過往不咎,把握當下努力學習,未來誰也不可預料。
李連星,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只眼睛來自于牛津,一只眼睛來自于劍橋。他在這兩座世界頂級學府里面就讀的專業是非洲研究和國際關系。曾經親眼目睹爆炸襲擊案。“歷經黑暗的洗禮之后,它們還在向往光明。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這應該是他親身的體會,也是值得我們玩味的地方。為什么他能走進世界兩座頂尖學府?我不做猜測,放在心中默默崇拜,然后堅持學習。
“我想我未來會和我的孩子一起畢業”李逸凡在講述自己的求學經歷時這樣說道。這位留著飄逸長發的女子,凡事追求精。學習學到精,做事業做到精。麥吉爾大學告訴她,只要她能在20年內學完課程,就給她本科畢業的證書。因為她需要管理兩家公司。學習工作兩不誤,我也想成為這樣的女子,不是不可能,關鍵在于是否有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心無旁騖的學習精神,不論工作還是學業。
不求快,但求堅持,求精。如果你需要雞湯,可以去《一站到底》,優秀人之間的較量值得一看。什么叫做才華,什么叫作進取,去《一站到底》它會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