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盛田昭夫(索尼)、稻盛和夫(京瓷)被稱為經營四圣。這本書闡述了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以案例的方式展開,看書的過程像在聆聽稻盛先生講課,有理論有案例。書的結構也是以盛和塾里給企業(yè)家講課的形式,并且有企業(yè)家經營困難解答,很是具體生動。下面是書中提到的理念總結:
????對公司員工要仁慈,而不是冷冰冰的雇傭關系,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員工形成與公司共進退的意識。例如舉行員工聚會、股權激勵等。
專注公司主業(yè),做精。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這是公司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石。以OEM為例,由于之前自己對OEM一直存在偏見,認為是拾人牙慧。通過稻盛講解認識到即使做代工業(yè)務也應該精益求精,貿然的撇開自己擅長領域的去做陌生業(yè)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
????擁有技術優(yōu)勢的企業(yè),要居安思危,因為技術差距可以縮小,競爭加劇會導致價格降低,如果企業(yè)在高利潤時沒有形成很好的成本控制習慣,處于低利潤時候很容易導致公司陷入困境;做大企業(yè)經營方式更重要,這個比新技術更為核心。
??? 正確看待降成本,將其看成自己修煉的外動力。首先從思想上認識到“高收益”完全可以實現,辦法總比問題多。目前自己從事的行業(yè)就低利潤,自己也對此有看法。感覺應該做高精尖的產品,利潤會更大,現在看來有些好高騖遠。設計的產品是否具有可制造型,是對制造型企業(yè)很大的挑戰(zhàn)。制造出好產品,但制造成本居高,仍是沒有價值。所以降成本就非常重要。因為利潤再才是企業(yè)的基石。
??? 員工忠實可靠品行更重要,從公司長遠看,這些人是公司長久發(fā)展的基石。昨天看到馬云一段內部視頻,提到留在公司里的老人無疑是成功的,從公司里獲取了肥厚的回報,但這些人并不是說最聰明的人,更不是能夠從創(chuàng)業(yè)初期就看到公司未來,相反,聰明人都已早早離開公司,留下來的都是一些自認為能力一般的人,但就是這些留下來的人造就了公司的輝煌。
??? 在公司成本方面,提到了人力成本。書中提到浮動績效激勵的方式不可取,因為高收益時大家都滿意,一旦低收益時會招致埋怨。在公司困難時也不要打績效公司的主意,可以跟員工將困難說明白,比如為了共度難關集體降薪,在經營轉好后補償的方式,總之要透明。
??? 在加班方面,有個公司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禁止員工加班。稻盛認為這種明令禁止員工加班是在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將勞資雙方關系對立。因為員工加班是一種與公司共進退的體現。即使不提倡也不應該禁止。
??? 提高員工積極,在培養(yǎng)自燃型人才中,稻盛提到的方式是勇于提拔年輕人,加入競爭。在公司里的老員工,有些人有憑借其老資歷形成一些惰性,對事不積極、不熱情。氛圍一旦形成對公司會非常致命。可以適當提拔年輕人,讓員工產生危機意識,同時讓大家形成奮斗改變命運的意識。
之前自己一直認為做企業(yè),尤其是經營方面應該是有很多成熟的東西可以套用,而不是自己去摸索,就像自己所在企業(yè),雖然規(guī)模很大,但在經營理念上沒有形成系統(tǒng),應該向華為學習,照搬成熟的經營理念。現在想來可能是自己理解有些片面了。經營本是一個瑣碎的事情,即使華為當年也不是整體照辦IBM模式,只是一些流程或者成本控制上學習了IBM,隨著公司產品、地域、客戶、時代背景等紛雜的差別,會導致具體操作上有很大不同。公司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地修改方案、優(yōu)化流程。就如同人的成長過程,要不斷的學習,探索、擴展自己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