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如其名,即社會交往,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過程。
對于每個人,我們或多或少地與世界發生著聯系,有些人膽怯,有些人勇敢,還有些人,裝作勇敢。
那些勇敢的人,積極地探尋世界,與人結緣;另外那些內心并沒有那么自信的人,卻總是愿意關在自己的房間里,面對一塊電子屏幕,思考人生。
我不敢說,哪種好,哪種不好。
因為成人世界里,有一條亙古不變的標準——我們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你選擇做一件事,自然就會選擇放棄另一些事,自然就放棄了另一些機會、另一種人生。
在現今,這也叫機會成本。
今日晨讀講的主題是“有效社交”。
我在想,可能它對喜歡社交、外向的人,確實是很有幫助。
而對于那些不愿意走出去、不愿意積極與外界互動的人,似乎就用不著了。因為人家連社交都不愿意,更別談“有效社交”了。
馬薇薇在《奇葩說》說過一段特別走我心的話: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人生,我沒有辦法判定在這條路上哪個對你好,哪個對你不好,因為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主人啊。
是啊,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沒人能管得著,包括我。
可我希望,我能是一個點燈人,點燈而已。
想想,那些有自信的人面對外界時,是有兩種選擇的。一種,我看到了機會,我會用以前與人過招的方式,撲上去,和人交流,與客戶溝通,進而贏得機會;另一種,沒有發現機會,待在家中或者自我學習,不迎賓客。
他們有兩條相對順暢的路。
而骨子里不愿意社交、走出去的人呢,其實也有兩種選擇,一種,看到了機會,心想我不去爭取它,它就會被人搶走,最后不得不逼自己贏得它,這個過程很苦,違心,也可能干不好;另一種,過著自己的小圈子生活,自娛自樂,自我陶醉。
他們有一條路,不是那么順暢。
很難走出去的人,當他們發現人生的路,自己走下去開始變得順暢起來時,他們已然學會了偽裝,學會了變得堅強。但這個過程會很苦,因為它叫成長。
我是一個點燈人,希望能點亮這兩類人的生活地圖,讓大家看看,哪種態度的生活會讓以后的自己更舒服?
又或者說,哪種方式的成長,會讓自己在這個成長的路上不顯得太狼狽,不犯太多的錯?
如果,內向的你希望走出去,愿意學著接納世界。恭喜你,你正在給人生的另一條路披荊斬棘,你正在接納另一顆思想的幼苗,讓它破土。
而要想實現“有效社交”,就得愿意出來社交,而出來社交的第一步,就是拾得自信。只有自信了,面對他人時,才會變得自然不拘束。
編者之前寫過“如何獲得自信的文章”,可點以下鏈接:
文章的兩個方法很簡單,也很實用,因為編者就是一個內向的人,也找過很多辦法讓自己變得自信,最終覺得最好的就是這兩個。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你看了,不去做,然并卵。
01.
我讀大學時,做過支教,遇到了幾個很好的朋友,他們是天使,堅強又善良,我很敬佩他們。大家也很珍惜這段友誼。
但是支教結束后,大家各奔東西,每學期很難見面,至多一次。
在每次難得的聚會中,因為時間的阻隔,學校環境的差異(我們在不同學校讀書),專業的不同,我們能聊的東西很少。
這種聚會就顯得很尷尬。
后來,在每次見面前,朋友啟鳴特別有心,會特別仔細地詢問,每個人最近在學的東西,或者每個人未來希望做的事情。
然后他耐心地百度,為聚會準備話題,一會兒提出一個別人的興趣,一會兒又為別人未來想完成的事情,提供想法和建議,促進對方的成功。
這樣愉快的一天,也就很快過完了。
在今日晨讀中,這種激活對方發表欲的辦法,叫做“建立聽眾檔案”。書籍《如何實現有效社交》的作者凱倫·伯格建議大家記住三個問題:
第一,溝通對象是誰?
第二,他遇到什么困難?
第三,什么能激發他的興趣?
不論是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還是重要的客戶、家人,為了在交往中不那么尷尬,不妨記住這幾個問題,在見面前做好相關準備,打開對方的話匣子。
02.
大一時,懵懵懂懂,跟著興趣我就參加了演講社,社長是一位帥氣的學長,拿過很多榮譽、獎項。
總記得學長在演講時,會露出幾顆大白牙,微微笑,身體前傾,雙手在空中做著各種姿態,卻記不得學長每次演講的內容。
學長也和我們分享過他能當上社長的秘密,就是不斷練習,把與人講話就當做是演講,同時也要學會用身體去表達你的內容。
練習的方式之一,就是對著鏡子演講,判斷自己的表情、口型在演講時是否適合;最后有條件,可以拍一段視頻,把演講的整個過程錄進去,判斷演講過程中的動作、舉止是否合適,是否顯得懶散丑陋。
通過不斷修正自己每次演講前的表情。動作,配上合適的演講稿,效果驚人,最后學長自然獲益頗豐,成為了讓人尊敬羨慕的社長。
可見,牛人都是在堅持一套訓練方法,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要想在表達時讓人家更好地記住你,不妨多多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提升表達時的外在形象,精煉演講的內容。因為人們對對話者全部的記憶,有93%來自身體語言。
03.
今日晨讀內容第三部分是魚熊技巧,這種說服對方的方法,是以承上啟下的方式進行的。
承上,就是回答對方剛剛的話;啟下,就是利用“承上”的回答,巧妙地繞道,進入我想說的話題,進而把持著談話方向。
比如,對方問你觀影感受,你可以說:“你提到的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進而將話題轉入到一本書上;又比如,與人開會,意見不同時,你說:“你的意見很好,但是我有幾點補充”。
很多句式都可以承上啟下地引導談話方向,我們不僅要思考如何回答,在面對談話囧境時,更要思考如何引導問題,讓自己不顯得過于尷尬。
看完本文,你愿意打開心扉,重拾自信,走出自己的圈子,與人多多交流了嗎?想必本文提供的這三個辦法——建立聽眾檔案、訓練演講以及魚熊技巧,也并不難。
如果你不知道人生方向,只要走在路上,腳踏實地,就不算放棄。
愿你開始走向世界,擁抱人生。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