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是一名內向者。現在不是。
內向者是不愛說話的人,活動也很少參加,除非不得已;內向者是結交朋友很少的人,真心朋友可能都沒有;內向者也是個感情豐富的人,豐富到泛濫。
人們內向的原因有兩種。
第一,因為自卑,沒有勇氣,不敢開口說話,說出自己的觀點,害怕被人嘲笑,也害怕被人批評,這類人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不說、不主動,成為“透明人”。
第二,因為無爭,性格上的溫和,使他們不愿和人針鋒相對,相反他們更愿意傾聽別人發言,做一個自己世界的天使,與世無關。
但是,很多人的長期內向,都屬于第一種,因為第二種類型的內向可以通過長大后的認知,自己自主地改變。而第一種內向,如果自己永遠提不起信心,就很難走出來。本文說的,便是第一種。
我希望內向者開始明白,甘于平靜、免于冒險的動物本能,告訴我們要少說話,少逞英雄,我們受到的傷害自然就小。
然而,沒有足夠的風雨哪能帶來五谷豐登?沒有痛苦也就很難有成長,所以相比于外向者,內向者的成長也極其緩慢。
我不知道每個內向者心中的自卑,是如何產生的,可能因為幼兒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也可能是中學時期經常被欺負、嘲笑,諸多原因讓內向者越來越內向。
01
但是,自卑型內向者變得自信后,自然會敢于說話,敢于承擔責任,敢于干大事!而讓自卑型內向者變得自信,又有方法。
那么,何來自信?
001 積極的心理暗示
要有自信,首先要自我肯定,即自己對自己說“你一定能行”。不斷對自己重復鼓勵的語言,激勵自我。
這么做不是為了臭美,而是為了給內向者的內心營造鼓勵、贊美的環境。因為自卑型內向者往往容易被人否定,是在一個負面的環境下長大,這種環境很容易使其成長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首先自己對自己所給予肯定,其實是自己在給自己一次機會,因為自信,乃自我相信。
002 主動嘗試挑戰
只有經歷更多的不一樣的東西,自卑型內向者的心理力量才會逐漸變得強大。
我們可以在眾人面前唱歌,學習跳舞,成績上拿到好名次,或者主動參加活動,再或者競選任何一個職位,去嘗試自己以前從和你做過的事情,這都算是進步和自我成長。
內向者參加的活動越豐富,我們得到的鍛煉就越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和外界交流的話題隨之增加,得到的關注與肯定也會隨之而來。
在利用第一個方法不斷自我肯定后,又能不斷得到外界的聯系以及肯定,最終自卑型內向者肯定能成功走出陰影,邁著大步呼吸前方最新鮮的空氣。
至于上述的方法管不管用?因人而異。但負責任的告訴你,相當管用,因為我就是這么走出來的。
02
那么,根據上述方法,其實最難做好的是第二點。要想參加活動并不難,舉個手就能參加,但是怎么把這個活動參加成功,得到外界的肯定呢?
做充分的準備。
我第一次上臺發言,是初中,那會兒膽子小,沒有經歷過事,當著幾十人的面,戰戰兢兢,一點兒也不像男子漢。結果可想而知,演講效果很不理想,老師都笑了。
對于第二次上臺,就是高中了。為了擺脫困境,當晚寫好演講稿,把自己鎖房間里,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地念,把發音不準的漢字查字典糾正,最后不僅練好了普通話,還在差點背誦了全文,結果贏得了全班的掌聲。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被全班肯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因此,我們應該把每一次活動,都當成來之不易的機會,把每一次的展示,都當成個人形象的塑造。珍惜每次的機會,說不準,下次同樣的活動你永遠不能參加。
為了做好足夠準備,我們可以在活動前建立心理模型,腦海里多多模擬場景的發展;同時大量練習,保證自己足夠的專業,別丟人;接著詢問那些牛人,讓他們的經驗幫助你更好地完成活動,鍛煉自己;最后,足夠的休息,為挑戰自我做好最后的準備。
最后,不論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都希望大家有個美好的未來,不要放棄自我。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