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訓練營6月27日作業
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大力提倡并傳承的文化傳統,也是家風傳承之首。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就曾在《論語》中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就是說,做人首先要能夠做到在家事親以孝,出門要尊敬師長,做到長幼有序,多親近有仁德之人,提高自己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可見,孔子非常重視向學生灌輸尊老愛幼的教育。
父母培養孩子尊老愛幼的良好習慣,可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父母要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先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敬老愛幼的領頭人。孩子心理尚不健全,認識判斷能力較弱,他們往往以父母的言行作為標桿,覺得父母做的就是對的,父母怎樣做,他便怎樣學。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讓他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如今大部分的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他們愛沖動,情緒波動大,愛支使人,倘若不順心,便會大發脾氣,常常會做出對老人無理的舉動,沖撞老人,如對老人發脾氣、摔東西、不理踩等。家長如若發現孩子身上存在類似問題,一定要進行嚴格管教,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孩子一味容忍或是一笑了之,只能讓孩子的惡習日益膨脹,最終養成不良習慣。
第三,讓彼此的尊重和關懷深入到生活細節中,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家長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體現出關愛來,讓關愛的氣氛在家庭中日漸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