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構建投資組合
- 今日導讀
昨天,林奇用較長的篇幅介紹了在選股過程中我們應該重點觀察的財務指標,以及不同類型公司的股票分析方法,另外他還建議了我們定期重新核查公司信息。
在本書的最后一部分,在以上內容的基礎上,將主要討論了以下話題:如何構建一個利潤最大化以及風險最小化的資產組合;買賣股票的合理時機;市場暴跌時的操作;一些關于股票價格漲跌原因的愚蠢和危險的誤解;期權、遠期、空頭交易等操作里的陷阱。
對于股票市場,我們在有些年份可能會獲得30%的投資回報率,但有些年份可能只能獲得2%,甚至虧損20%。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我們必須接受。期待過高的預期收益,反而會讓你受挫,甚至放棄本來正確的投資組合,或者為了高收益而冒不必要的風險。實際上,過高的投資收益率是不切實際的。
那么我們的投資回報率應該是多少呢?從總體考慮,在扣除了所有成本和傭金之后,林奇給出的答案是年回報率在12%-15%。
(一)多少股票算太多?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構造年回報率在12%-15%的投資組合呢?林奇的觀點是,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持有此類公司的股票:
- 我們對該公司已有一定的了解;
- 通過研究發現該公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這可能是一家公司,也可能是多家公司。林奇認為作為業余投資者的我們無須為了多元化投資而去投資我們不熟悉的股票,因為對于小投資者而言,愚蠢的多元化投資就好比惡魔一般可怕。
因為一些不可預見的事情,只投資一支股票是很危險的事,所以林奇建議業余投資者在自己的小資產組合里選3-10只股票,這樣可能會產生許多收益。如果我們希望尋求十倍股,那么組合越大,十倍股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擁有的股票越多,資產組合調整的彈性也就越大。
(二)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是降低投資風險的途徑之一。
事實上,如果你對股票做了正確的研究并且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將風險最小化了。為此你還需要了解不同類型股票的風險和收益情況。
- 增長緩慢型股票是低風險、低收益的股票,因為人們對它并沒有太多的期望;
- 穩定增長型股票是低風險、中等收益的股票,如果下一年是好年景,你就可能獲得50%的收益,而如果下一年是壞年景,你就可能損失20%;
- 如果我們可以確信資產的價值,那么資產富余型股票就是低風險、高收益的股票。如果挑錯了,我們并不會損失太多;但一旦挑對了,我們將獲得兩到三倍甚至更多的收益;
- 根據我們對企業所處周期的判斷,周期型股票可能是高風險、低收益,也可能是低風險、高收益的。因為一旦我們判斷正確,我們可以獲得十倍的回報,但一旦判斷失敗,我們將損失80%-90%;
- 快速增長型股票和轉型困境型股票,都屬于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因為越是有潛力的股票越有下跌的可能。
林奇認為沒有適宜的方法來量化投資風險與回報,但我們在設計資產組合時可以盡量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永遠不要只購買一只被高估的穩定增長型股票,因為這樣只會增加我們想要降低的風險。
此外,我們的資產組合設計與年齡也有關系。因為年輕的投資人還有一生的財富在等著他,可以去嘗試和犯錯,所以他們會盡可能地抓住機會去投資那些十倍股;而年長者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投資維生,所以他們要盡可能地降低風險。
(三)不要因小失大
對資產組合管理中賣出的問題,林奇建議我們要不斷地復查自己的股票和觀察股市動態,然后根據情況的變化對股票進行適當的增減。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基本面的變化把資金在不同的股票之間進行轉換,而不是把股票轉為現金,讓自己脫離市場,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一些損失和痛苦。
而實際上,很多人為了躲避風險“停止交易指令”,即當股價達到實現約定的某一價位時便自動賣出。如果我們執行了這個指令,最多損失10%,但如今市場波動劇烈,股價很容易就會跌破此限,等停止交易的指令執行完畢之后,我們就會發現股價會向上反彈,但我們的股票已被拋出。林奇認為投資者不能依靠“停止交易指令”來控制跌勢,也不可以對上升的股票設置虛擬的盈利目標,因為誰也沒有告訴你,股價翻兩番之后就一定會跌。
因此,林奇勸誡我們如果你不能說服自己堅持“當我的投資收益率低于25%時,我便是買方”的觀點,那就放棄“當我的投資收益率低于25%時,我便是賣方”的錯誤想法,因為如果不這樣我們永遠不會從股票市場上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