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心態療愈的創始人杰瑞他是一名職業精神病醫生,他的專長是治療學習上有障礙的孩子,在心態療愈建立前,他開展了一個實驗的項目,和患癌癥的孩子一起參加的實驗,開始的時候,也沒有什么變化,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他們采用圍成了一個圓圈手拉著手的形式,這個形式至今在每次會面開始和結束時都會做。在一起,他們坦誠而開放的分享。他們甚至談到了恐懼,死亡的話題。當大家開始分享彼此的恐懼時,發現大人和孩子之間是沒有分別的,大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孩子成為了他們的老師,孩子們會用更為直接的方式,來面對恐懼問題。每一次的分享都能夠把人們,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很輕松,在關懷與分享中一直伴隨著歡笑和愛。支持小組會定期地以同樣的形式見面,分享愛用無條件的愛給予接受并相互支持,雖然形式是一樣的,但是小組活動卻一直很豐富,人們很激動,慢慢的人們開始介紹孩子來參加。因為醫生,護士和家人都看到這些孩子心態上的改變,他們想知道是什么讓孩子面對困難。孩子們在小組里學到了如何改變他的關注點,如何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治療的過程,并能開始釋放恐懼。每個人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后來杰瑞他們著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在小組里格雷是第一個直面死亡的孩子。他得了白血病,身受巨大的疼痛,他做了決定,準備好要離開,他告訴小組這個決定時,每個人都圍繞著他的身邊,聽他談論自己的死亡,格雷說人死后會上天堂,會成為某個人的天使,在他的最后一周,小組的成員都在陪伴著格雷。在他去世的那一刻,大家都感受到了什么是勇氣,格雷去世沒多久,這本書《每朵烏云后面都有彩虹》就出版了。杰瑞送了幾本書給媒體,后來有一個節目的制作人看到了這本書,受到感染,特別激動的邀請杰瑞來參加他們的訪談節目,杰瑞帶上六個孩子在一起展示。由此節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心態療愈第一次在大家面前露面,隨之家喻戶曉。后來,小組收到了很多公眾的捐助,于是心態療愈中心正式成立,從此心態療愈開始有了更多樣化的成年人小組,為各種群體設立的小組。重疾患者,癌癥患者,慢性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等。隨著成員數量不斷增長,聲譽隨之高漲,隨著媒體的報道,更多的人都能聽到關于心態療愈中心的事跡,到現在為止,全球已有很多國家都成立了心態療愈的小組。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國的一位心靈成長愛好者,接觸到了心態療愈,心態療愈大道至簡,無宗教色彩的特質深深的吸引了她,她感覺非常好,決定把這種適合每一位普通人的好方法帶入中國,2013年上半年,在第一批志愿者的積極幫助下,有了第一次心態療愈六個月的網絡課程,大家被它那種傾聽、允許、不評判等特質深深的震撼,于是發下愿心決定把心態療愈工作坊帶入到中國,2013年下半年,心態療愈半個月之內,在北京上海,分別開展了,兩個三天共計六天的工作坊,有三百多人參與,隨后第二年2014年參加上海工作坊的學員自愿把心態療愈工作坊帶入杭州開展,2015年參加杭州工作坊的學員又自愿把心態療愈工作坊帶入大連開展,2016年深圳的一批學員又自愿組成一個團隊把工作坊帶入深圳。隨后心態療愈與中國兒童發展基金會結緣共同承辦2017-2019三年的大別山鄉村教師心靈關懷,培訓600名鄉村教師,關愛她們的同時支持到留守兒童,這里主要是心態療愈的核心課程:選擇的力量。“選擇的力量”幫助青少年提高他們的決策能力及完善的人格,成為一個心理健康、對自己負責的學生。為了感恩答謝2016年99公益日大家對于鄉村教師籌款的支持我們籌辦了2017年三月份的工作坊,與此同時奇跡連連,心態療愈民非組織非盈利機構也注冊下來了,全稱是“北京愛慈心理健康服務中心(AHC )”,也因此誕生了我們的第一批心態療愈種子講師班。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被支持和療愈的過程。現在心態療愈就像一顆火種已經灑遍全國,目前全國已經有四十多個支持小組,心態療愈的公益性在于它所有的直接服務:支持小組都是免費的,你可以根據你所在城市來選擇就近的小組參加。之所以心態療愈能如此順利的開展傳播,我想這一切都源于愛,如同十二條原則的第一條:我們存在的本質是愛。心態療愈教會我們如何發現愛,成為愛,傳遞愛!在支持小組中,大家以十二條原則和十條交流準則作為指導,安全保密的氛圍讓大家彼此放松信任的看見自己,允許自己,每組兩個帶領人只是支持大家開展小組并且分配時間,結束活動,在小組中,人人平等,我們都是彼此的學生與老師。在我國心理援助和咨詢還沒有普及的情況下,讓人們通過普通人之間的互助來支持和幫助彼此,并且引導和培養每個人內在的療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心態療愈希望通過支持小組的形式,最后讓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一個懂得如何擁有健康心態的人。
我們未來發展的使命就是:培養心態療愈帶領人,支持各地建立支持小組,教導并維護心態療愈的理念和方法,讓人們通過普通人互助的方式,獲得身心健康。我們所秉持的初心是讓每個人意識到,是我們自己的想法與態度創造了我們自己的內在經驗,而不是別人或外在的處境,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想法、語言與行動負責。在面對外在發生的一切,我們都擁有選擇權,通過心態療愈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做出健康的、積極的選擇。愛慈將秉承“施與受是同一回事”的原則,協助任何需要心態療愈支持與服務的群體;尊重每個個體的想法,給予同等表達與考慮的機會;提供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的機會;我們獨特的不評判的工作環境,源于我們在工作中踐行“選擇平安而非沖突、選擇連結而非分離,選擇愛而非恐懼”的原則;鼓勵創新。
心態療愈的支持小組里大家以圓圈的形式圍成小組,在安全保密的氛圍下,人數不超過12個人,超過12個人要分成兩組,每個小組要有兩位帶領人,這兩個帶領人他并并不是這個小組的領導者或者什么特殊的原因,他們只是負責組建這支小組,控制時間,組織開始和結束,開始的時候,大家圍成一個圓圈,然后閉上眼睛,有一個帶領人,做一個簡短的連接引導開始,結束以后大家開始讀十二條原則和交流準則,接著我們大家開始簽到,然后每個人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描述下自己當下的心情,帶領人就告訴大家,根據人數平均分配一下每個人有幾分鐘的時間來進行今天的活動,在分享的過程中,所有的成員在場域內分享過故事,那么除了這個場域以外,其他人在任何地方也不可以問其它的事情進展的如何,除非自愿分享,在分享中,不可以打斷,不能有任何評判和建議,大家都是彼此的學生與老師,它告訴我們,給我們造成煩惱的不是外在的人和事,而是我們的想法情緒與態度,它相信每個人都可跟隨內在指引,找到屬于自己的最好的答案。如果你想獲得幸福與快樂,請參加心態療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