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英國女作家黑茲爾?普瑞奧著作的《追企鵝的人》,讓我想起了卡勒德·胡賽尼著作的《追風箏的人》這本書。
這兩部作品在內容的調性和思想上非常相似,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去追逐對自己來說非常重要的事。不論是“企鵝”還是“風箏”,它們是追逐者浩瀚人生中的一座燈塔,可以為追逐者指明前進的方向,找到人生的價值。
《追企鵝的人》這本書中有一個非常令人意外、感動,又有點莫名喜感的故事。
薇若妮卡?麥克里迪太太如今已有86歲高齡,但她除了耳朵需要用助聽器,眼睛需要用老花鏡,走路需要用手杖,生活起居需要保姆艾琳,頭發已然花白,白皙有彈性的皮膚已屬于從前,如今滿臉布滿滄桑的皺紋之外,其他都比同齡人要棒!額,我是說脾氣、心態、毅力、勇氣、力量,以及記憶力!
是的,她尚可還行的記憶力讓她通過技術手段找到了世上唯一還在世的親人,素未謀面的孫子——帕特里克。不過,當風韻猶存、一絲不茍的奶奶與頭發凌亂、滿臉胡子、一身臭氣、衣衫襤褸、每月要領救濟金過活的的27歲小伙相見時,這畫面別說是麥克里迪太太,就連我也不敢直視呀!毫無懸念,這場見面給麥克里迪太太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陰影,也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帕特里克有苦難言!
這下好了,麥克里迪太太本打算把自己畢生的積蓄贈送給下一代的計劃就這樣輕松取消了。她想:她要用這些錢財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和物,而不是用在整天需要救濟金混吃混喝且看起來不上進的孫子身上。
我之前還說過,麥克里迪太太還很有力量。是的,她擁有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力量!因為她決定運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意志力、勇氣、力氣、倔強,還有壽命,來完成最近產生的一個強烈愿望——去南極考察吊墜島企鵝研究小組。如果成功,她將把自己畢生的積蓄贈送給這個研究小組,以便讓他們繼續研究企鵝的生存環境,為企鵝,也為人類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當她經過漫長的舟車勞頓與等待后,吊墜島企鵝研究小組,還有那些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企鵝們真的出現在她的眼前。這一刻,她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這一刻,我仿佛也想象到了自己達到愿望而心滿意足的場景!
接下來便是她與企鵝研究小組人員,還有天寒地凍的南極,以及一大群非常可愛和堅強的南極主人——企鵝的相處過程,她要怎樣面對這一切新的事物?而且對于一位86歲高齡的老人來說,每一件事都是一種挑戰,她能挑戰成功嗎?最終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嗎?還有他的孫子帕特里克為什么也來到了南極呢?我好像還看到她昏迷了幾天,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她一定會好起來的,對吧?
好了,劇透就到這里戛然而止吧!因為作者筆下生動的文字描寫和充滿各種懸念的劇情,比我的文章要好看百倍,我可不想用我蒼白的文字,直白地告訴你們答案,那樣對你們不是很公平!
這個故事中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點:就是一位86歲的老人與南極企鵝零距離生活,并且要幫助企鵝,最終幫助人類。這是多么勇敢的開頭,而且主題又充滿了正能量。就算沒有完美的結果,僅此開頭,我也要為作者點贊。
最后我想說:不論是追逐什么而去,只要做你想做的夢,去你想去的地方,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此生便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