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了然
《冷暴力》是法國心理學家與被害人學專家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的代表作。
作者指出,冷暴力是一種精神虐待,她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冷暴力進行了全面的定義:
“它廣泛發生在婚姻、家庭和職場中,施虐者通過拒絕直接溝通、言語歪曲、諷刺、嘲笑、輕蔑、否定人格等常用手段來欺凌、控制受虐者,摧毀其自尊,改變其思維方式,使這種關系持續下去,讓受虐者無法逃脫。這類冷暴力現象并不如身體暴力明顯,只會讓受虐者有苦說不出,一味檢討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
冷暴力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家庭冷暴力,二是職場冷暴力。
家庭冷暴力,多指夫妻雙方產生矛盾時,漠不關心對方,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于做家務等行為。
對于一段感情,發生矛盾和爭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和漠不關心,即冷戰。
一天天的面對著冷淡,會讓愛你的人一點點的攢滿失望,最終遍體鱗傷,心死離開。
職場冷暴力一直是職場人的難言之隱。很多人一想到職場冷暴力,第一反應是性騷擾,但那只是所有騷擾中的一種。
職場冷暴力是指任何借由言語、表情、姿勢或者文字來侵犯個人人格、尊嚴或身心完整的舉止,以及危害此人正常工作或破壞職場氛圍的行為。
它以一種無法言說的壓力將我們孤立起來,讓人感覺不寒而栗,上班如同坐牢。
冷暴力帶有極強的隱蔽屬性,不管是在家庭生活還是職場中的冷暴力,我們往往看不到激烈的沖突,但能感受到深深的敵意和抑郁。
也就是說,冷暴力這種冷兵器,殺人不見血,可以讓你的肉體毫發無損,卻讓你的心里千瘡百孔。
精神虐待其實是一種權力的展現,施虐者是天生的控制狂,他們經常營造出熱情、積極而吸引人的表象,透過控制與摧毀受虐者的生活,滿足他們自戀的欲望。
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施虐者這樣做,不過是重復其童年在原生家庭中所經歷的遭遇。他們本身在童年時期受過傷害,多半懦弱自卑且極度自私,于是這成為他們嘗試生存下去的方式。
《冷暴力》的作者伊里戈揚是一名專注于精神虐待領域的心理治療師,她通過大量案例,探討了家庭和職場中的精神虐待、精神虐待的不同階段、施虐者的主要手段,并站在施虐者和受虐者雙方的角度做了詳盡的分析。之后,她闡明了精神虐待的短期和長期后果,并分別針對家庭和職場中的精神虐待現象提出了建議。
伊里戈揚最終的寫作意圖,旨在教讀者認清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形式與危險,指導受虐者跳出惡性循環,學會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