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們要你好好讀書,并不是為了父母的面子,而是因為“里子”。你讀書是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自己將來站得更高看更多的風景,有更多的選擇幸福生活的權利,也是為了遇見更美好的自己,所以要為自己的前途而讀書。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視角。讀書到了最后,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雜。
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提出:“誰掌握了知識和技能,誰就擁有了走向人生的通行證。”知識之光為人們帶來光明,是一個人獲得幸福的可靠保證。讀書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一大法則,也是改變人生地位最好的武器。
古人讀書“志在圣賢”,蘇軾“發奮識別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是反省后的發奮圖強;林則徐“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蘊含了非凡的才氣和遠大的志向;“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在曾國藩這個千古第一完人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誰都是在用自己不同的學習方式努力拼搏著,沒有人會輕輕松松度過一生,你想成為的人,是自己選擇的。
生活中流傳著一句話:“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半成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學問之道的根本就是德行,我不奢求你能成為正品,但求不要成為危險品和廢品,給社會帶來麻煩,增加負擔。
讀書是人生最好的機會,“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讀書的好處是讓自己在未來有足夠的底氣去選擇,是精神世界最低的門檻。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未來的時間不能透支,過去的時間也不會返還。對此,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地去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如果說什么能夠陪伴我們一生,不是父母,那么大概除了自己,就是腦海里的知識和手上的書了。讀書是值得窮盡一生去追求的。
南森說過這么一句話:“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一旦知識的渴望在人的身上熄滅,他將不再成為人。古人云:“學然后知不足”,只有通過學習讀書,才能知道自己知識有多匱乏。很多時候,讀書就是人們在書本中找到自己向往的生活,然后從中汲取力量,不斷向上。事實上,讀書本身沒有什么力量,只有把它化為行動,通過讀書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
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挫折,其實挫折不算什么,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要跨越的鴻溝,跨越挫折,才能達成目標。挫折是最好不過的成長促生劑,因為挫折會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會將我們的缺點暴露出來,越早經歷挫折,我們才能越早地糾正錯誤,彌補缺點。當我們越多的遇到挫折,就能讓我們越快地完善自我。
讀書是一場思想的旅行,也是一場思想的碰撞,在書本中,我們能夠看到古人的思想和智慧,也能看到今人的智慧。讀書是有方法的,不能盲目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方法是一步一步實踐出來的,實踐出真知。趙括“紙上談兵”就是最好的反例。兒子,你要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要盲目模仿別人,“小馬過河”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實踐是要“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的。你可以把學習時間分成塊兒,學會合理安排,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不會的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多請教老師。要知道,提問,是從老師身上“淘金”的道理。父母不理解你,訓斥你幾句,畢竟是看問題角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要互相理解,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而不應把學習當成是賭氣的“籌碼”,畢竟學習態度決定了你的學習效率。
古話說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就是說,讀書增長了一個人的見識,讓你看見更好的世界。讀一本好書就是和更為高尚的人交流,在書中找到人生的明燈,在書中找到前行的道路。讀書的厚度決定了我們人生的高度,當一個人讀的書越多,他的底蘊就越是深厚,思想慢慢變得睿智,精神世界就越強大。
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也能讓人從精神到外在都變得很充實。“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絕對不是說說而已。讀書能讓人氣質高雅,書中所潛藏的美好和修為,是人們值得花費一生去追求的。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以及讀書少,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養是絕不相同的,高尚的氣度一定是飽讀詩書之后才會有的必然結果。只有經歷詩書的浸潤,才能成為一個氣質高雅的人。
讀書不無聊,無聊的是我們的思想。讀書能讓我們變得博學多識,變得內斂深刻,面對生活和社會,自然而然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處事原則,對萬事萬物也會看得更加清晰透徹。讀書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學習是沒有終點的,只有不斷的起始點,即便大學畢業也不等于學習的終結,這個時代,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年代,誰停下學習的腳步,誰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學習之所以要成為一輩子的事情,就是為了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潮流中適應變化。在變化中不斷學習 ,是為了適應環境,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把自身融入環境中。我們所身處的社會是急劇變化的,機會轉瞬即逝。處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就要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只有不斷地去學習,立下終身學習的目標,我們才不會被拋出時代的列車。
無論何地,請隨身攜帶一本書。學習需要熱愛,而且用一生去熱愛。
買來這本書本打算想讓兒子看看,后來決定還是利用十一小長假自己閱讀,這樣也可省下兒子的學習時間,我可以將本書的精華濃縮為短文轉給兒子閱覽,希望他能體會我作為母親的一顆拳拳愛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