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作為一個小陰暗的中二少女,非常想知道操控別人的技巧……
純潔的微笑
十多年過去了,我一直沒有放棄過對這種書的尋找對知識的渴求,好,今天我要告訴你們,我終于找到了~~
看這個蒙娜麗莎很漂亮對不對,可在我讀完這本書以后,卻只感覺背后冒冷汗~
這么多年以來,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不一樣的煙火,從不會受人控制,比范冰冰還大的眼睛能看穿別人的一切小把戲,可是我錯了~
本書中描寫的大部分影響力武器都具備若干相同的要素……一是這類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種近乎機械化的過程;二是只要掌握了觸發這種過程的能力,人們就能從中漁利。而第三點則是,使用者能借助這些自動影響力武器的威力,這種武器就好像一根沉甸甸的大棒,只要用了它,就能讓另一個人乖乖就范。
一、先挑一個簡單的點來說說
舉個例子,為什么廣告里面經常會出現白大褂形象?
比如食用油的廣告、牙膏廣告、保健品廣告、化妝品廣告,經常一個醫生打扮的人,出來講這個東西怎么怎么好,或者一群金發碧眼的歪果人穿著白大褂,站在一個顯微鏡前面,戴個護目鏡,拿個試管,瞅了又瞅,搖了又搖。
看到這種畫面,我們無形中就會增強對廣告產品的質量、科技含量或者效果的信任感,醫生耶,博士耶,科學家耶,還是歪果的科學家呢~
其實回到廣告場景中去看,人家從頭到尾,也沒有對畫面中的人物進行任何的介紹,比如學歷、職業等等,再稍微想一下,就知道這些都只是廣告模特。
可是,廣告商還是樂此不疲的讓這種形象出現在廣告畫面中,因為這樣做,真的很有效╮(╯_╰)╭
廣告里面的主角大都長得溫文爾雅,穿著白大褂,拿著病歷夾或者試管,待在一個看起來很先進的實驗室里。這些“符號”,都和我們印象中的“醫生”、“科學家”的形象不謀而合。
對!僅僅憑借這些符號,廣告主角就能成為我們眼中的專家,并獲得我們的信任。
說到這,不得不吐槽,各種省衛士經常出現的那種保健品廣告,一個白發老太太戴著金絲眼鏡,說自己是老中醫、醫藥世家,研究出來一個藥,心臟病、胃病、痔瘡病、腳氣病都能治,騙的許多老人家深信不疑。
真的好氣哦
好了,那么,廣告商們在這里用的是什么技巧呢?
權威
一個人讓別人對其產生“權威”的看法,并不用自己真的很權威,只要做點工作讓自己看起來很權威就行了。其實權威在某些時候就是一種“符號”:職稱、頭銜、經歷、稱號、名片、座駕、穿著打扮,都會構成別人對你權威的認識。
比如說,國內很多搞營銷的,都會寫一兩本書,這年頭出書很容易,不過沒關系,有的是小老板吃這一套~就算那本書一共也沒賣出100本,人家也會覺得他就是營銷大師。
廣告中的例子,只是權威的力量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小部分。
最重要的是,權威在社會與文化中,會產生巨大的順從能量。
你可能早聽說過那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實驗者將一群普通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扮演犯人,一組扮演獄警,獄警有權利對犯人進行一定的“管教”。如果完成實驗,兩組人都可以獲得巨額獎金,而如果中途有一個人失敗,那么實驗就失敗,大家都白忙一場。
最后的實驗結果,推薦大家去看根據這個實驗改編的電影,《死亡實驗》,仔細體會一下,權威是從何處出現,以及如何影響這個實驗的發展的。
/thumb.jpg)
二戰中德國納粹集中營發生的慘烈屠殺,已經充分的向我們展示了盲目服從權威的誘惑和危險。盲從的士兵們,認為自己只是在做下級該做的事,怎么能超越階級超越職位,去想自己在做的是什么?
我只是那把刀,而刀是無罪的——劊子手從不覺得自己是殺人犯,權威的影響力讓人變成了沒有大腦的工具。
對于權威,作者寫道:
每當面對人類行為背后的一種強力推動因素,我們都會很自然地想到,這種推動因素的存在是有著充分的理由的。就順從權威一例而言,稍微思考一下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我們就能找出許多說得過去的解釋。……服從權威人物的命令,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實際的好處。……正是因為它太有道理,很多時候,哪怕權威人物說的完全沒道理,我們也會照著去做。
在作者將人類面對權威時的種種行為剖析得淋漓盡致后,我可以說是臉非常疼了。
原來我從來不是一個聰明的小仙女,作者說一條,我就中一刀,盡管內心大喊著:
“不要啊這不可能是我!”
可惜,現實就這么兇殘。
好在善良的作者,隨后就告訴了我們,為了避免受權威地位的誤導,我們可以做哪些心理防御策略,其實非常簡單。
首先,去判斷這是不是真正的權威。權威的資格,以及這些資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題相關。來,大聲問自己:
“這個權威是真正的專家嗎?”
其次,假如你碰到的真的是個相關的專家,在屈從他權威的影響力之前,問出第二個問題:
“這個專家說的是真話嗎?”
當然,正確的回答這兩個問題,需要人們理性的判斷與思考,是要比直接順從權威,多費一點力。
二、這么恐怖的點,還有5個
嗯,這本書語言平實,其實非常好理解,可是每一個看似簡單的點,都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沖擊,所以我撿了比較好講的權威來給大家舉例。但是,除了權威以外,能對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力的點,還有6個~
像我這么叼的還有5個
1. 互惠
為什么我們明明不喜歡某個人,卻對他提出的要求無法拒絕?
為什么超市總喜歡提供“免費試用”
2. 承諾和一致
為什么有些二手車經銷商在收你的舊車時,會故意報過高的價格?
3. 社會認同
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求救方式?
為什么某宗教的910名教徒會集體自殺?
4. 喜好
為什么一個紅臉一個白臉的套路這么有用?
為什么狂怒的球迷會在比賽輸掉后殺死運動員和裁判?
5. 稀缺
為什么一張印錯了的1塊錢,其價值遠超面值幾百倍?
青少年反叛的根源在哪里?
每一章的提問,簡直都要直達靈魂深處啊~
為了科學的回答這些問題,作者除了做實驗之外,還經常為了找出一個小問題的答案,跑去當幾個月的服務員、銷售員等等,任不任性~
你為什么這么叼
總之,不論你是想增加自身的影響力,想成為一個成功的營銷人員,還是不想被營銷人員們操控,或者想洞悉一下人性真正的弱點,來吧,就是這本書,就我感覺,比《烏合之眾》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