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妍妍媽媽
01
上周日,帶妍妍在小區里玩的時候,遇到一位劉奶奶,跟她聊天的過程中,聽她說了這么一個故事。
她昨天晚上出門的時候鑰匙落家里了 ,然后就打電話給她女兒,她女兒在釣魚臺附近的學校讀研。
在等女兒回來的過程中,忍不住就哭了起來。女兒回來后,說她:“就這么點兒事,你至于哭成這樣嗎?”
后來,她跟女兒聊天,把自己的心理活動分析給女兒聽。她說,其實她就是不舍得女兒離開自己。
女兒說:“你想阻止我離開,就好像想阻止我不長大一樣,這可能嗎?”
劉奶奶笑著說,“我女兒個子比較高,我昨天晚上試圖抱抱她的時候,卻發現我已經抱不動了,而且也有點那什么……”
我接著說,“是啊 ,所以我想著能抱就抱,過幾年想抱也不讓了。”劉奶奶很贊同我的觀點,說我和她的想法是一樣的。
回家的路上,我就故意問妍妍:
我:媽媽現在抱你,等你長大了,還讓媽媽抱嗎?
妍妍:(搖搖頭)不讓了。
我:為什么不讓媽媽抱了呢?
妍妍:我長大了就能走得動了?。?br>
聽完妍妍的話,心里還是挺失落的,我以為她會說還要我抱呢。
我知道我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呱呱落地就抱在懷里的這個小人兒,已經逐漸長大了,終有一天,她是要離我遠去的。
妍妍現在已經快3歲了,每次,媽媽看到我抱她,許是心疼我抱孩子累吧,就讓我別抱,讓她自己走。
我總是打著哈哈回應媽媽,“我不累”。
我不太關注娛樂新聞,但凡是有貝克漢姆抱著貝小七出門的照片,我是一定要掃上幾眼的。
媒體上都說貝小七出門基本是靠抱的,真是個幸福的孩子。雖然我比不上爸爸們那么有力量,但還是希望能多抱抱妍妍,讓她在我懷里多長幾年。
02
有一次,我抱著妍妍在路上走,聽到這樣一段對話。
孩子:媽媽,我走不動了,你抱抱我吧。
媽媽:不抱,你都長大了,我也抱不動你。
孩子:那她怎么讓抱著呢(指著妍妍)?
媽媽:那是妹妹,妹妹小才要抱,你是姐姐,不用抱。
孩子哽咽著抽泣了幾聲,看年紀,約莫3歲多吧,確實像走不動的樣子,但也只能跟著媽媽走了。
每每遇到這樣的情形,我總是不能理解:為何一定要吝嗇擁抱孩子呢?
擁抱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
教育家孫云曉認為:“一個孩子一天需要4次擁抱,才能存活;8次擁抱才能維持;16次擁抱才能成長。而一個沒有被父母擁抱過的孩子,心理上多少會有問題。”
現代科學研究也發現,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膚饑渴癥”。上世紀40年代初紐約市一名兒科醫生為了挽救瀕死的早產兒,要求所有的醫護人員每天都要摟摟襁褓中的寶寶,結果嬰兒死亡率迅速下降,趨近于零。
美國邁阿密接觸研究機構負責人菲爾德指出:人體的肌膚和胃一樣需要進食以消除饑餓感,而進食的方式便是撫愛和觸摸。
倫敦大學醫學院的麗貝卡·斯萊特博士曾做過一項關于“擁抱止痛”的實驗。59名嬰幼兒在打針前,一半人給糖水喝,另一半給白開水。
觀察發現,打針時喝糖水的寶寶面部表情明顯要比喝白開水的寶寶更放松,而將喝糖水換成媽媽的擁抱后,寶寶放松的時間更長。
但無論是喝糖水還是白開水,大腦測試對疼痛的反應一樣很強烈,不過被媽媽擁抱的孩子,疼痛反應卻相對要減弱許多。
對此,斯萊特博士得出的結論是,糖水只能轉移注意力,而擁抱才會真正緩解疼痛。
父母的擁抱是世上最好的良藥,它比蜜糖還要甜,能讓孩子在遭遇困難挫折時,為心靈補充能量,收獲一籮筐的愛 。
李嘉誠先生在回憶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時,曾非常深情地說:“最難忘記的是父親的擁抱。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穩健而富有涵養的父親,與我親密接觸時,常常會忍不住緊緊擁抱我,并把我舉得很高……”
記得小時候,爸爸最喜歡抱我和弟弟坐在懷里,然后用他的胡子扎我們,每次都被爸爸那短而密的胡子扎的癢癢的。如今每每回憶起來,便覺得有一股幸福的暖流在心間流淌。
有一次,鄰居一個奶奶,她帶著她的孫女兒,我帶著妍妍,我們一起去游樂場。去的路上,我一直抱著妍妍,那個小女孩就要她奶奶抱,然后她奶奶就抱了。
我跟在她們祖孫倆身后走著,剛開始眉開眼笑的小姑娘,慢慢地,眼神竟變得有些落寞了。我直覺:她是不是也想此時此刻抱著她的是媽媽?
每一個孩子都是渴望父母的懷抱的,因為那會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安全感,也能讓孩子與父母建立最親密的聯結。
03
孩子摔跤了,想要抱抱, 你怕孩子會變得不勇敢;
孩子跟你撒嬌,想要抱抱,你怕孩子會恃寵而驕;
……
只是抱抱孩子,真的就會把孩子寵壞嗎?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是非黑白,涇渭分明,沒有你想的那么復雜。
當你給的足夠時,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再索取。
昨天我帶妍妍去公園玩,出門的時候,她又把她的滑板車給拖著了。平常她都不太愛玩,我和她爸就問她:“你今天怎么想要帶滑板車了”,沒想到小朋友回答:“(媽媽)抱著(我)累啊”。
把我感動的不行,小丫頭,竟然已經懂得體諒媽媽了。一路上,真的沒有要我抱,只是讓我扶著滑板車的把手。
1歲前,孩子是不懂得區分你我的,在他眼里,他和媽媽是一體的,哭了就要抱,餓了就要吃,媽媽的及時回應讓他們覺得充滿愛。
1歲以后,他們逐漸長大,慢慢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想要去探索周遭的一切,但是并不想和媽媽分離,所以他們需要用擁抱來確認自己是被愛著的。
3歲,孩子入園以后,一步一步地,他就需要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了,當孩子載著滿滿的愛去馳騁這個世界時,內心一定是堅定而有力量的。
對于出門在外的游子來說,家就是溫暖的避風港;對一個與父母漸行漸遠的孩子來說,父母的擁抱就是他最美的記憶。
時間如白駒過隙,生下來才那么一小團的妍妍,眨眼之間,已經能跑能跳、會說會唱了,雖然知道父母和子女終將分離,但我多么希望,時間你能慢點兒走……
如果可以,就多抱抱孩子吧!抱孩子不會寵壞他,只會讓他成長的更好。
為人父母也是有期限的,不要等到錯過了,再來后悔。
? end ?
妍妍媽媽:從育兒開始,反思自己的成長,跟著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專注科學育兒、家庭教育、繪本故事、婚姻以及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