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這一天,平時相對安靜的班級群里早就炸開了鍋。
整整九年了,這是每年今天雷打不動的心有靈犀。
九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成人大專課程即將結束,就讀于地質學專業的我們需要去地層裸露較好的區域,看看教科書里所謂的巖石沉積究竟是個什么鬼。
于是乎,在長安讀了兩年“石榴園高中”(學校位于陜西省臨潼區,一個盛產石榴的風水寶地,所以被我們戲稱為石榴園高中)的45名十八九歲的孩子,坐上了去漢中的火車。
這原本是一場愉快的班級集體旅行,卻千年不遇地差點成了“死里逃生”。
14點28分,這個舉世難忘的時間,我們的火車正停在軌道上,給一輛貨車讓行。
突然間,火車開始強烈的震動。
年少的我們,以為那是火車開動的前兆,所以繼續吃著零食唱著歌,打著撲克侃大山。
沒成想,幾分鐘過去了還不走,還以為火車出了故障。更有同學戲稱,是班里身材最魁梧的同學在晃動身體,引起了火車振動。
就在我們繼續歡聲笑語的時候,學校里傳來了地震的消息。
接著,通訊中斷,我們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與外界失聯。
作為副班長,我報著試一試的態度想給在漢中等著接我們的教導主任打個電話,也想知道家人是否平安。
幸運的是,那兩通電話都打通了,并且只打通了那兩通,相互報了平安。
從此,我們開始了與外界長達七個小時的失聯。
西安通往漢中的火車軌道,是一條條穿過秦嶺的隧道。
那里面沒有燈,只有黑乎乎的石頭。
我們所在的車廂停留在兩個隧道的中間,還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七個小時里,我們并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只想著讓火車快點走,去看那美麗的漢中。
等待是漫長的,也是焦急的。
但對于一群即將走出茅廬的窮學生,也沒有想象中的漫長,磕磕瓜子聊聊天也就過去了。
大約到了晚上九點多鐘,火車開動,我們的旅途繼續。
凌晨十二時許,一群統一著裝、手提行李的年輕人抵達漢中火車站,并成功被等在當地的教導主任接到。
走出漢中火車站的那一刻,我們傻眼了。
五米寬的柏油馬路上,沒有車輛,也沒有空地。
只有鋪成兩列的被褥,和或睡、或坐在上面的當地人。
目送我們走過,有人在議論:這應該是地震勘察隊來了。
到達預定的賓館后,出于安全考慮,老師并沒有安排我們入住各自的房間,而是讓我們分別擠在一樓的幾個小房間里。
我和班長分工,他負責男生,我負責分布在兩個房間里的女生。
組織大家吃過飯,分配好房間后,我們在每個房間里都放了倒立的啤酒瓶,以便第一時間發現余震。
隨后各自和衣而睡。
舟車勞頓、擔驚受怕了一整天,大家很快睡著,但好景并不長。
大概在我睡著后半個小時左右,一聲清脆的啤酒瓶響(次日凌晨3點28分的6.8級余震來臨),我下意識地抓起衣服、拿起手機、叫醒同房間的姐妹往外沖。
走到門口的時候,發現我當時的同桌、現在的好姐妹并沒有和我們一起走,而是抱著被子躲在了角落里,說是那樣更安全。
我強拉著她出門,她恍惚中說手機沒帶,現在依舊記得我當時是這樣訓那個比我大兩歲的姐姐:“命都快沒了,還要手機干什么,快給我走!”
走出賓館大廳的門,很多同學和其他住賓館的人都站在了門口的空地上。
班里的幾個女生抱在一起哭了。
我沒有心情哭,而是一個個點人數,看看有沒有還沒出來的同學。
那次逃亡后,我們從半夜一直站到中午十二點,哪里都不敢去。
因為在余震警報沒有解除前,空地可能是最安全的所在。
接下來的兩天里,我們不斷從電視上收到各大災區的消息,包括我們所在漢中災區的消息。
我們不敢單獨行動,去哪都是成群結隊。
因為地震的原因,原定的實地看地層活動取消。
火車也停了,我們回不去,只能待在賓館。
那幾天,是我們45個人最難忘的日子,平時可能沒怎么說過話的同學,都成了各自的親人。
生怕在某個沒有預兆的余震中,或者在某個臨近塌方的地點,會離對方而去。
也因此,每到每年的這一天,我們會格外想念一起經歷過這場地震的同學們。
還有那位膽小的教導主任,那位研究佛學的班主任。
三天后,火車開通。班主任主張行程繼續,教導主任主張收兵回營,還差點打起來。
最終我們還是回了學校,繼續擔驚受怕的余震日子。
學校組織為災區捐款,我們班的同學最積極,也捐的最多。
不是我們有錢,而是我們最能知道身處震區的苦痛折磨。
雖然我們并沒有在地震中失去什么,但后來的日子里總是在后怕:
一群十八九歲的孩子,處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里,若那段隧道崩塌,我們將要面對的會是什么?父母親人將要面對的會是什么?
我們不敢去想,也不去深追,因為畢竟沒有發生,只是設想而已。
但對于真正在地震中有所失去的人們,那種錐心的疼痛,大概會是一輩子都無法跨過的坎。
返校后,也有集體在操場度過的夜晚,但畢竟和漢中的那些白天黑夜是不一樣的。
因為那時候,建筑物裂縫、塌方,有人被埋在廢墟中,這些事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深深地刻在每一個人心里。
加上時斷時續的通訊,總讓人的心里蒙上一層陰影。
地震發生一個多月后,我們下場實習,走進了西北黃土高原、戈壁沙漠的角角落落。
除了在一個區域的同學,很少有各自的消息。
但那段地震的經歷,早已刻在每個人的心間,成了永恒。
所以每一年的這一天,都會在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隔空道一聲平安。
九年過去了,當年的那群孩子,有的成了孩子爹、孩子媽,有的還是“斗陣圣佛”,有的還經歷了別的坎坷,只有那段經歷,停留在了腦海最深處,每一年的這一天都會刷新一遍。
今年的這一天,我靜下心來,旁若無人地拋出這段記憶,祭奠那段“同生共死”的時光。
即便當時的我們,離生死還很遠,但已不能再近。
那年的此時,我們還等在兩個隧道中間的車廂里,外面已經天黑,重災區的救援燈早已亮起,只有那些稚嫩的臉龐,在岌岌可危的隧道間,傳來沒心沒肺的歡聲笑語。
謹以此文,獻給當年同在車廂里等待上天宣判的同學們。
九年后,愿我們各自天涯,各自安好!
雖然親歷了那一場浩劫,但終該慶幸,我們依舊茍活在這人世間。
也向那些遇難者祝福,愿你們在天堂里一切安好,那里沒有病痛,沒有折磨。在人時間無法享有的一切,愿那里都有!
“地球村的太陽”寫于2017年5月12日20:34
生死,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這場浩劫更像是一場洗禮,洗去了年輕心靈的浮躁與不安,從此對人世間的真善美充滿了感激、感恩、感動,并將這些幻化為活下去的動力。在以后的每一天里,無論我們的處境多么艱難,都會堅持活下去。因為經歷過,才知道那一刻是怎樣的驚慌失措。
往期人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