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自學他所需要的任何知識。(第二階段、第三階段)
自學能力的基礎是閱讀理解能力。(如何閱讀?思考能力)
閱讀是能夠識別文字的人接受信息的過程。在閱讀之前就肯定要有一個甄別所接受的信息是否可靠和有效的過程——這顯然要依賴長期培養的甄別能力。
輸入完成之后,信息要經過大腦進一步處理:需要記憶的,就要記住,并且可能要依賴復習才能真正記住;不需要全部記憶而又有用的,就要用文字存檔,并且要想辦法保證將來能夠找到;新輸入的信息與曾輸入的信息如果類似卻不完全相同,就要花時間仔細分辨,以免將來使用的時候出差錯;新輸入的信息與曾輸入的信息如果有關聯,就要想辦法研究清楚——大腦中儲存的信息要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融匯貫通”。(大量知識儲備)
檢索能力建立在相當熟練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之上。
那些突破了閱讀障礙的人,隨著自身知識的不斷積累(不停地閱讀、觀察、理解、交流、沉淀、篩選),終究會發現圖書館的好處。
搜索引擎就是互聯網價值的終極體現。
寫作能力中最基礎的一種——寫出簡潔、有效、準確、樸素、具體的說明性和說理性文章的能力。
文學,只是文字應用眾多領域中的一個而已。
文字還有更多其他的責任,如:傳遞信息,積累經驗,共享知識。
實踐能力是自學能力最終轉化為真正價值的根本
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之后,真正的學習才算開始。
掌握2000個基礎詞匯,了解基本語法規則之后,就應該去“用”英語了。
我所見到的絕大多數學生英語水平沒有進步的本質原因只是懶惰。
完全靠自己學一樣東西把,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學好,學到比相當數量的人都好。
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先接受,先嘗試,不評判)
對抗選擇性輸入的最好辦法就是借助我們最好的記錄工具——紙和筆——有條件的話,最好固定一段時間來把那些目前暫時無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對的,無所謂的論點和觀點記錄下來。對無法理解的,寫下來當時自己的疑惑;對支持的,記錄幾個理由或者實例;對反對的,同樣記錄幾個理由或者實例;甚至對那些無所謂的,也記錄其原因。(目前我的目標是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把一項技能學到比相當數量的人都好;而不是去研發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在學習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會有一段時間進展緩慢。(復利曲線圖)
這個曲線應該是一個并不規則 ,上下起伏,但總趨勢上升的曲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