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陽光的味道
每次從陽臺收衣物,床單的時候,特別喜歡湊上去深嗅幾下,因為除了沁人心脾的洗衣液的味道,還能嗅出陽光的味道,大概是貪戀這種說不出來的味道,才會每次都會貪婪的聞上一聞!
小時候,每次梅雨季節一過,母親就會趁著連續幾天有陽光的日子,在樓上的晾臺上鋪上幾張席子,把家里所有東西,棉被,床單,衣物,鞋子等都拿到晾臺上,有的搭在繩子上,有的掛在衣架上,有的攤開在席子上曬。母親說,經過強烈的陽光照射,可以殺菌除霉,這樣一直等到冬天來臨,棉衣棉被都不會發霉有異味。
那幾天,我們一家會每天早上把東西搬上去,太陽快落山就收下來,抱著暖烘烘的衣物被子,全都一股腦兒丟到床上,沙發上,然后再慢慢整理。
二、洗床單
每次母親洗床單的時候都會把浸濕的床單搭在繩子上,然后認真的打上肥皂,把明顯的污跡著重洗一下,過上一會收下來碼在盆子里,兌上溫水,泡上一會兒,待水溫稍涼,有時候就用根木棒,墊上洗衣板,拍打兩下,間或搓搓揉揉,然后用清水洗滌干凈,就搭在晾衣繩上。
待到傍晚,把晾曬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床單收回來,因為沒有熨斗,母親總會叫上父親,兩人面對著面,各自扯著一邊,用力向后掙上幾下;我和妹妹覺得好玩,也總是跑上去學著父母拉著扯上兩下;后來有父親剛好不在家的時候,就是我和妹妹一邊,和母親掙扯。
這么一來,床單曬干褶皺的地方就舒展開來,淡淡的肥皂味道加陽光的味道,然后對折對折再對折,最后交到母親手中,整整齊齊的折好放入柜子里。
三、棉花
說起棉花,我應該覺得是個曬足了陽光,所以才會這么溫暖的存在。
我家就有很大很大一包,用麻包裝著,用舊床單裹著,放在柜子的最頂端。應該是從我小學的時候就出現在我家里,后來每年的大曬,都要把這一大包東西拿出來曬好幾天,白天拿出,晚上收回。
后來才知道,有幾年棉花價格漲得特別厲害,母親就托外婆從鄉下收購了許多,但是母親不是拿來做生意,而是給我和妹妹準備的嫁妝!
這些棉花剛摘下來就被外婆低價收購回來了,外婆和母親一起,花了很長時間,去棉花籽,我和妹妹知道這些棉花將來的用處以后,就有些嫌棄這些棉花。畢竟當時年紀不大,初中,高中的樣子,一是覺得離結婚還那么遙遠,沒有必要這么早準備;二是覺得只有我們那邊鄉下,才會在結婚的時候,給孩子準備大紅,粉紅綢緞的棉花被。
后來妹妹結婚了,母親只給了4床棉花被,怕被嫌棄被面的顏色,提前讓妹妹選好了緞子。其他的全是商場里買的駝絨被,毛毯等,每到冬天回家,躺在床上的時候,妹妹總是說還是棉花被子舒服!
我也總是打趣母親,問她剩下的棉花還夠打幾床被子的?到時等我結婚了一定要多送我幾床!
四、母親的光輝
妹妹結婚后一有時間就會和老公帶著孩子回家探望,我以前工作的原因也會每月至少回一到兩次家。母親得知我們回家的消息,總不會忘記提前兩天把床鋪收拾一下,最重要的是,不管我們在不在家,都會定期把我們的被子曬上!
所以每次回到家以后,也會覺得很放松,總是能體會到采銅說的“母親的掛鐘效應”里解釋的那樣:歸家的溫馨感和母親的關愛導致主觀時間感變慢。
時光,一去不復返!
如今,母親也漸漸變老了;但是,不可否認,母親一直就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們,給我們溫暖和力量,不管我們身處何處,母親永遠是我們的太陽,她的身上,有太陽一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