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的首飛振奮了各位軍迷的精神,但不得不承認與美國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在中國“鯤鵬”首飛之時,美國同級別的C-17卻已停產。中國航空任重而道遠。
型號 | 代號 | 英文 | 制作商 | 首飛 | 載重 |
---|---|---|---|---|---|
An-225 | 哥薩克 | Cossack | 烏克蘭安東諾夫 | 1988年 | 250 |
An-124 | 魯斯蘭 | Condor | 烏克蘭安東諾夫 | 1982年 | 150 |
IL-76 | 伊爾-76 | Candid | 蘇聯伊留申 | 1971年 | 60 |
C-17 | 環球霸王III | Globemaster | 美國波音 | 1991年 | 77 |
C-5 | 銀河 | Galaxy | 美國洛克希德 | 1968年 | 130 |
C-141 | 運輸星 | Starlifter | 美國洛克希德 | 1961年 | 40 |
C-130 | 大力神 | Hercules | 美國洛克希德 | 1954年 | 30 |
C-2A | 灰狗 | Greyhound | 美國洛克希德 | 1954年 | 30 |
Y-20 | 鯤鵬 | Chubby | 西安飛機工業 | 2013年 | 70 |
A400M | 阿特拉斯 | Atlas | 法國空客 | 2009年 | 37 |
C-2 | XC-2 | XC-2 | 日本川崎重工 | 2010年 | 30 |
大型軍用運輸機一般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軍用運輸機稱為大型軍用運輸機。
C-17大型運輸機是麥道公司為美國空軍研制的一種采用上單翼、T形尾、四發、帶后卸貨扳的新型運輸機,服役數量212架。之后麥道被波音收購,C17的各項生產和保障工作便由波音全權負責,該機長53米,機高17米,翼展52米,最大航程80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263噸,由于機內貨倉寬度較大,可以搭載超過70噸的人員、物資和車輛,也包括美國陸軍裝備的M1系列主戰坦克,C17運輸機最大的特點就是,該機既具有戰略投送能力,也具備戰術投送能力,因此C17具有非常優秀的戰場起降能力,可從2320米長的跑道起飛,然后在915米長的簡易跑道上著陸,也可以在沒有現代化跑道的偏遠地區起降,這種固有的戰場靈活性極大地幫助了美軍提高了全球空運調動部隊的能力,因此,C17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大型戰略運輸機之一,也是美國當前最先進的主力運輸機型。
C-2 由于C2是為了適應日本島嶼國家特色的產物,其短距起降比較適合日本本土環境的限制,加上在美國軍事力量的庇護下,日本軍事需求有限,必然導致C2不需要太高的技術指標,而且在滿足有限軍事需求的情況下,削減總體性能,還有利于降低采購成本、維護成本和使用成本。因此,像日本C2這樣的運輸機根本無法與運20相提并論。
C-17、運-20、伊爾-76對比 雖然三種機型年代相差很遠,但三個機型的總體都采用了上單翼、翼吊發動機、高T尾翼、機尾跳板門的總體布局。作為運輸機,最引人注意的指標是載重量,由于運-20的具體指標尚未公開,我們只能進行一些推斷。據報道,運-20大致長47米,翼展45米,高15米,起飛重量220噸,而載重量推測在55到65噸之間。而俄羅斯伊爾-76MF型運輸機,也就是該機型較新的改型的載重量大致在55噸,運-20在載重量數字上略微優勝一些。而美國C-17運輸機的尺寸大小、載重量指標定位較高,它的載重量大約為70到80噸。這一區別主要來自于用戶對新運輸機的定位,以及具體技術能力的限制,例如起降條件要求和發動機技術水平等等因素,會對載重量指標的設置產生關鍵性的影響。以美軍為例,C-5運輸機的運載能力更為出色,但它對起降條件要求很高,只能在少數大機場降落,僅適合于執行空運樞紐之間的戰略運輸任務。以往美軍使用較小的C-141和C-130運輸機完成樞紐到一線作戰機場的空運任務。而C-17的出現,令美軍擁有了一種運載能力接近C-5,又具備在規模小的機場、乃至泥土跑道上起降能力的運輸機,非常好得銜接了戰略和戰術空運兩個范疇。運-20是否具備這種能力尚不得而知。
同時,一種軍用運輸機是否能裝重量更大、品種更豐富的貨物,是否能夠靈活的滿足用戶的要求,并不僅僅由載重量數字指標決定。第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貨艙尺寸,伊爾-76就是一個典型的負面例子,由于它的貨艙寬度太小,使得運載蘇軍新型坦克的操作較為困難,通常需要拆卸裝甲裙板,更寬的貨物則無法裝載。貨艙寬大意味著阻力增大,如果沒有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則無法彌補,這也是最初某些運輸機貨艙較窄小的主要原因。另一個因素是貨艙裝載重物的配平能力,特別是空投操作時的配平能力。假如一款運輸機只能在貨艙指定的狹小空間上裝載重物,或者空投時重心變化會令飛機失控,那么它的實用性就變得很低。應該說運-20通過在伊爾-76基礎上加寬、加高貨艙,較好的解決了貨艙尺寸問題。據稱運-20的載貨空間超過伊爾-76三分之一。由于伊爾-76運輸機已經可以運載和空投三輛重達8.2噸的我軍最新型傘兵戰車,所以運-20的配平能力也應當不成問題。
很顯然,運20的最大載重量是優于伊爾76的,加上伊爾76設計于上世紀60年代末期,在設計時沒有考慮運輸坦克的能力,載重最初只要求40噸,而且貨艙體積也因為估計到航程要求而做得比較狹窄。因此,運20在貨艙尺寸比伊爾76要大,完全可以將一輛最新銳的99A坦克裝入運20的貨艙,而伊爾76裝載坦克等重型戰斗車輛能力方面遜色于運20。
美國運輸機職能劃分 在C-17誕生以前,美國空軍的運輸體系是由C-5、C-141和C-130組成的。在執行全球空運任務的時候,首先由C-5負責洲際間的遠程戰略空運,隨后轉由C-141運輸到戰場的后方基地,最后轉由C-130最終運輸到前線。這種物資投送方式存在體系繁瑣、耗時長等缺點。
如果從美國本土運輸戰車到海灣地區當然是C5好,載重大,效率高;但是如果從本土運輸戰車到索馬里當然是C17了,簡易機場就可以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