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參加一個會議,開會的嘉賓得到一個禮物。禮物很奇特,同去開會的一個學物理的老師給我解釋,這是一個智能水杯。
我一看,還真是一個智能水杯。里面附帶了USB的一根線,還有藍牙功能。杯身上還有二維碼。如果插上電,倒上水,用手機搜索藍牙,同時掃描杯身上的二維碼,下載一個APP。水的溫度,每天通過這個杯子攝取的水的總量,都可以在APP里顯示出來,你就可以通過這個水杯知道自己每天是不是喝的水量夠不夠。
我搞明白了這個智能水杯后不禁想笑,覺得這個智能水杯只能算作一個“弱智能水杯。”古人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天喝水的溫度,并不需要這樣一個智能水杯提醒我。如果我要喝茶的話,總要洗一道茶,洗完以后我倒出去的話,這個智能水杯就會計算,我每天喝了多少水,如果我一天泡兩次茶的話,可能我根本沒有達到這個水杯規定的量,而這個水杯卻告訴我,這一天的水已經喝夠了。這個智能水杯好像給我提供了一種好處,實際上,這個好處卻是完全多余的。就這樣一個智能水杯,到處在推廣。這個小案例,非常值得我們現在創新的萬眾們反省。
創新的本質是 創造新的價值
我們說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指創出一個新的東西,而是要創造出一種新的價值,這個價值,應該是客戶真正需要的價值,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創造出一種新的東西,強行的推給客戶。
這樣的公司往往還會覺得很無辜,為什么我已經創造出新的東西了,客戶還不買單。事實上我們的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自以為創造出新的東西而根本沒有人買單的產品。
看到這個智能水杯我就想起周星馳電影《國產凌凌漆》里的一個角色,是一個白日夢想家式的發明家,天天在琢磨發明一些東西。有一天他說他發明了一種新式的手電筒,只要太陽光一照,他就能發光。問題是,有太陽光的時候并不需要手電筒,而且這個手電筒也沒有可以存儲太陽光能量為電量的功能。那么晚上怎么辦?晚上很簡單,用另外一個手電筒對著這個手電筒一照,就發亮了。
這樣的創新,的的確確是一個新東西,全世界都沒有見過的“發明”。
全世界沒有過的“發明”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確實誰都沒有想到,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創新,
還有一種可能是,他毫無意義,所以大家也就沒有想到。
這樣的“發明”,僅僅是創造了一個新的東西,但是根本沒有創造一種新的價值。
創意、發明≠創新
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每天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各種各樣的產品概念,新的構想、新的創意層出不窮。我特別擔心,首先,大量的創意之中,只會有極少的創意能夠成功,其他都最終都會淹沒。創意,最終在技術上得以實現的大概只有百分之一。只有技術上得以實現,這個創意才能稱之為發明。而發明,最終得到市場認可、用戶愿意為之買單大概也只有百分之一。只有被市場認可、得到用戶買單,這個發明才能稱之為創新。其他99%的都只是實驗室產品。
僅僅從研發的成本上看,中國現在已經成為研發第二大投入國家,僅次于美國。中國現在的研發投入,加起來已經超過美國的研發投入的60%。但是我們大量的研發產品,實際上是沒有結果的。我看到過中國有一個某某研究計劃,每年投入的成本為20億美金。但是呢,這個計劃至今還沒有一項成果能夠轉化為有競爭力的產品。這樣會導致一個后果,就是寫了很厚的研究報告,出了大量的實驗室產品,卻一無所獲,浪費的大量的金錢投入。
什么是研發?研發就是把錢變成知識。什么是創新,創新就是把知識變成錢。
創新,釋放用戶潛意識里的需求
像智能水杯這樣的產品,讓我想起了耳熟能詳的一首宋詞:“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創新,我覺得越少越好。創新跟文學和藝術很像,文學和藝術,就是要把我們潛意識層面的需求解救出來。所謂“意中有語中無”,文學說的絕對不是全新的情感,而是要把潛意識中還沒有成型的東西,這些東西如同地下涌動的巖漿,而文學的作用就是讓其噴發出來。
我曾經舉過張愛玲小說中的一個片段,她描寫的就是劃火柴,劃火柴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僅僅寫成:“他走到房間中,劃燃了一根火柴。”就顯得索然無味,這樣的文字不叫文學,只是簡單的敘述。而張愛玲就寫的很好,她寫道:“黑暗中他劃燃了一根火柴,這橙紅色的三角小旗緩緩地搖蕩在它自己的風里,漸漸地它燃盡了自己的旗桿,歸于寂滅。”她寫的很好,并不是因為她寫出了你完全不知道的東西,她寫的是你已經感知過,但是你沒有細致的感受、沒有細致的存儲、更沒有細致的去表達的東西。
創新,表達用戶的痛點和癢點
所謂創新也是這樣,并不是完全創造出一種新的功能,而是把某種你的隱性需求、你的癢點和隱痛點,全部解救出來。這樣就會產生一種被釋放、被解救、被滿足的快感,這才叫創新。
我們現在創意和發明都有點泛濫,而真正的創新,卻變得很稀缺。很多年輕氣盛的創業者們,突然發現自己找到了一片天地,有機會把自己的創意用產品表達出來時候。一定要清楚,
創意不是越新奇越好,而是要把用戶意中有語中無的需求盡可能精致和徹底地表達出來,非常精致地表達出來。
這種表達,一定要設身處地的站在用戶的立場,感受他的顯性痛苦、隱性痛苦和他的癢點,用最精妙的,同時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的東西,用戶才會買單,也正因為如此,才叫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