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年,多少人懷著虔誠尊重之心踏訪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追尋心中的那份寧靜
而當玉雕師們將這四大名山各濃縮于一方玉牌中時,也將那份寧靜的禪意刻錄于玉牌之上。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分別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
五云常覆五臺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澗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
黃河紫塞依依見,碧殿朱樓面面看
萬壑千巖清未了,更從高處望長安
——《游五臺》·陸深
據《名山志》記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云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蔽迮_山的名稱便是這么得來的
五臺山是世界佛教文化圣地之一,四大名山之首,最早在五臺山弘揚佛法的是光明法師桑王澳登(第三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于公元前710年親自赴五臺山傳播佛教
成為舉世矚目的佛教圣地是從唐代開始
五臺山上,臺頂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
玉牌之上,五座山峰相互挺立,環抱整片區域,如佛家中的大愛之說,用寬廣的胸懷容納他人。
普陀山
萬里濤聲繞翠微,干霄青障白云飛
千年普濟香煙裊,百尺蓮臺佛像巍
登石磐陀觀夕照,入林紫竹浴朝曦
風光旖旎媲三島,大士當年不肯離
——《游普陀山》·轆轤格
普陀山的名稱,出自佛教《華嚴經》等六十八卷,全稱為:“補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語的譯音,意為“美麗的小白花”
相傳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圣像回國,經過普陀蓮花洋時,突然海上遍是鐵蓮花,船不能通行,慧鍔以為觀音不肯去,玉石把圣像留在普陀山,從此普陀便澄亮專門供奉觀音的道場
普陀山既海天壯闊取勝,又以山深邃見長
玉雕師手中的普陀山,廟前,是壯闊的海面,廟后,是連綿的群山,聽海浪拍岸,沐樹葉婆娑。
九華山
巖翠凌云出迥然,岧峣萬丈倚秋天
暮風飄送當軒色,曉霧斜飛入檻煙
簾卷倚屏雙影聚,鏡開朱戶九條懸
畫圖何必家家有,自有畫圖來目前
——《九華山》·郭夔
九華山名字引自李白“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一詩
九華山方圓100多平方公里,共有99峰
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新羅國王近宗金喬覺(地藏)來此,辟地藏王道場,大規模建筑廟宇
從此九華山也便成為了地藏菩薩的道場,被尊為地藏菩薩應化
九華山的山,山山相連,連綿起伏
玉牌之上,山峰相連,層層疊疊,廟宇便隱于重山之巔
拾級而上,尋求心中寧靜之處。
峨眉山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漸起
桂白發幽巖,菊黃開灞涘
運流方可嘆,含毫屬微理
——《度秋》·李世民
峨眉山名稱的由來,一說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說是因“兩山相峙”而得名
還有一種說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因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
相傳佛教于公元1世紀即傳入峨眉山
晉代有慧持和尚從廬山入蜀,在峨眉山修建普賢寺,這是峨眉山供奉普賢菩薩的開始
峨眉山山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呈現于玉雕師手中翡翠之上的峨眉山,山勢陡峭,高可入云,一寺廟樓閣臨立于山崖之旁,似可碰觸到天
玉雕師將峨眉山山勢的陡峭揮灑得淋漓盡致。
在玉雕師設計之下,無須繁多筆畫,只需寥寥幾筆,用簡單的筆畫勾勒佛教四大名山,追求至簡
云霧繚繞似山上終年不斷的香火,自有禪意盎然,梵音裊裊。
當將四大名山之景現于翡翠之上時,翡翠的溫潤與四大名山散發禪意達到了無縫隙的結合
雕刻時需要靜心,禪悟時亦需要靜心。靜與靜的結合,體現的是無盡寧靜禪心。
翡中觀景,玉上說禪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四大名山的秀麗景色,玉雕師通過翡翠將四大名山的秀麗景色展示出來,同時又通過對這四大名山的刻畫表達內心深處那份難得的寧靜。
小毛小編:aotu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