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一直想說,于是乎變成了濟杰說,也僅是我這個年紀想到的。
我不知道大家是喜歡別人夸你還是喜歡別人罵你?反正我是不喜歡別人夸我,我喜歡別人罵我。別人罵我,我反而很開心,罵的越直接越好,當然這里的罵是指出缺點的罵,而不是侮辱性質的操你媽。
平時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聽挺夸獎的話,夸你長的帥,夸你有錢,夸你有才華,夸你工作能力強~~~等等一切能夸的地方。聽完后心里美滋滋的,覺得世界是美好的,走路都帶飄。
可在我的耳朵里,覺得夸我優點,就好像在抽我嘴巴,我不怎么喜歡別人夸講,相反我更喜歡直接惡狠狠的批評。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夸優點給鼓勵,在我眼里就是幼稚。優點需要你說么?我自己心里還沒有B 數嗎?
看待一個人也好,對待一件事物也好,我們總是容易發現它美好的地方,然而它的缺點,它的劣性,卻需要去找,去挑剔。所以真正了解一個人,是能發現對方的劣根,點出對方的缺點。打個比方,在熱戀中的情侶,怎么看對方都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優秀,因為雙方都在極力把自己的美,自己的好展示給對方看。但是時間一長,才發現對方很多缺點臭毛病。說優點容易,指缺點難。
現在的社會,大家都是把優點拿到桌面上擺出來,把缺點不足藏桌低下不讓大家看見。很多時候你一戳人家缺點不足,立馬跟你翻臉要跟你干。或者強擺著一副笑容,心里喊著操你媽。
以前我很喜歡別人夸我打籃球厲害,夸我突破牛逼。聽不得也不接受別人說我投籃差或者不傳球不配合,后來發現自己就是個大傻逼。我突破厲不厲害一眼就看出來了,拿著球幾步就到內線了,不懂球的傻子都知道。真正在看你的人會發現我不愛投籃,因為我投籃不準啊。發現我不傳球不配合,因為我獨啊,眼里只有籃筐,沒有隊友。慢慢的才明白,發現缺點比發現優點更可貴。
小學老師就說過木桶效應,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你最長的那塊木板。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木桶,里面最后能裝多少水,跟最長的那塊木板沒有一點關系。
我特別喜歡罵我的人,敢于罵人的人,首先他花更多的時間看到了我的不足,其次他敢于罵出來讓我知道。問下自己身邊朋友圈有那么多人,有幾個人會去罵你,除了你爸媽,在我眼里,那些能罵我的人比夸獎我的人更加難能可貴。
同樣的,別人罵你了指出你的不足了,你是不是要思考下人家罵的對不對,反省下自己是不是跟他口中說的那樣。思考多了,便知罵你人對你的用心,對你的了解,以及在你身上的關心程度。
我們只記得良藥苦口利于病,卻忘記思考煎藥之人。
深思夸你或者是罵你,你更喜歡哪一個。我選擇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