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之前,你可能對時間管理的概念不是很熟悉,且先來看以下三個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狀況:
1. “趕時間”,著急和焦慮。趕飛機的例子。明明算的很精確出門,卻常常遇上塞車,因而差點趕不上飛機,途中因為焦急而口干舌燥。著急是很多我們不想要的東西的導火線,包括急速老化,精神壓力大增、失眠、內分泌失調,長期緊張的人更會變得暴躁、難以相處。
2. 拼命沖刺往往會付出更大代價。通常一個成年人都沒有“無暇他顧”的權利,我們要兼顧的事情太多了。每件事情想要瞬間做得好,都要付出代價,想要獲得’爆發性‘的成功,有時我們必須’夜以繼日‘,但如果想活得久,而且獲得穩定性的成長,那么,千萬別當拼命三郎。
3. 延長工作時間不可取。是因為時間是一種有限的資源。用延長工作時間的方法來應對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務,必將導致工作積極性降低、精力渙散、離職率居高不下、醫療成本激增等惡果。
以上是傳統應對時間管理的一些誤區,那么現在主要提的新觀念,請看下面:
首先,破除舊觀念,重塑新觀念。
一、時段主義的誤區
認識時間的方法之一,是借助于鐘表,對時間加以表示,設計“時段”,詳見表示時間位置、時間經過。這種對應的形式稱為時段主義,即“將時間予以時段化的思想及觀念體系”。“時段表現主義”、“時段分割主義”、“計劃主義”等都是由“時段主義”變化而產生的時間觀念。
由此可知,時段主義的合理性,是毫無疑問的。它使時間意識發達,有著很大的貢獻。鐘表的發明,給予時間物理量上的衡量標準,保證時間的正確性。讓管理者能針對休閑時間、工作時間,合理的計劃與管理,使效率得以提高。這些是時段主義的優點。
從反面來看,時段主義將時間完全時段化。關于時間的問題,延伸到管理者的問題,全部予以數量化,最后還原成一張計劃表。時段主義是很容易掌握并很實用的方法,但由于它是徹底的還原主義,把“人生與時間”的實際重大問題,以乏味的時間計算術歪曲和矮化。這是時段主義所產生的致命性缺陷及其危害。
從時間術來看,時間管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舊有的時間管理論根本的缺陷及實際存在已完全無法脫離時間的問題,在毫無疑問的情況下從頭至尾,將時間問題以時段及計劃方式來處理,這就是它的缺點。對于說明管理時間的書籍,幾乎完全是這類形式,好比砂子一般,毫無味道,都是由這缺點引起的。
更要強調的是,從時段主義到管理時間而產生的思想及觀念體系,會使管理者的生活感到窒息。這是遠離自管理者實現的陰謀,屬于陷阱。如果要實現自管理者價值,就必須站在自管理者生存的原點上,以免掉入誤區。
認識時間的源泉,除了理性以外,還有另一種點——“感性”。
感性的行為,又可稱為“感覺”。把時間當作一種捕捉感覺的作用,稱為“時間感覺”。
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時間感覺是毫無疑問的。在進行某些行動時,雖然沒有看鐘表,但對于時間的早、晚、長、短有實質的感受。關于時間的密度、運動、律動,也存有一定的感覺與體會。
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感覺,感覺可以說是一種能力的表現,因個人而有差異。同一個人的身體內,這種能力于睡眠中會產生很大的標準差。
時間感覺,現象非常明顯。在所有的感覺中,時間感覺一直處于負數的狀態。例如:“短”、“長”、“時間過了很久了”、“就快了”、“在這期間”,管理者經常保持這種惰性的時間態度,是無法與鐘表時間所把握的精確度相提并論的。此外,對于形態、色彩、規程、味道、溫度的識別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理性與感性,是開發時間的兩種牽引力。強烈而明晰的理性,敏銳的感性,能給開發時間的很大的貢獻。通常,管理者是以理性為基礎,感性能輔助理性、能更完整地認識時間,甚至全面性地取代理性。
二、大腦的相對論
大腦時間相對論,當人面對可能危及生命的險境時會感覺時間變慢了,當我們面對可能危及生命的情況,比如從45米高空墜落的時候,你的大腦每秒鐘所處理的信息量也會比平時更多,因此它會重新校準時間。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個燈光馬上點亮的情況一樣,你的大腦會被卡在舊的模式中。如果你覺得大腦處理了平時用4秒鐘才能處理完的信息量,那么就會認為你的下墜過程的確持續了4秒鐘的時間。
進化的過程讓我們的大腦更容易注意到新鮮的事物。比如你在叢林中發現了一片移動的陰影,它可能意味著一頓美餐,或者是你自己將變成別人的美餐——無論是哪種結果,這都是最值得引起注意的征兆。當我們提高注意力的時候,大腦每秒鐘就會處理更多的信息。這是一種生存策略。2004年,賽做了一項試驗,他在電腦屏幕上反復調出同一張照片,然后再在后面加入一張新的照片,就像是:咖啡杯、咖啡杯、花。盡管這些照片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其實都是一樣的,但受試者都報告說新換的那張照片持續的時間好像要更久一些。賽認為這是大腦在接觸新體驗的時候拉長了時間。這也解釋為什么旅行中我們感覺時間會變慢。
其實,時間本身并不是可以管理的,你只能處理好你與時間的關系。
時間管理專家雷-約瑟夫曾說: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我們能做的,是管理好自己和時間的關系。管理好自己和時間的關系,不是為了做更多的事,更加忙碌,而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讓自己過得既充實又舒暢。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
三、管理你的能量
對于人類來說,能量主要來自4個源泉——身體、情緒、思想和精神,通過形成特定的習慣,以上每個源泉都能為人類系統地增加并定時補充能量。那么如何使一個人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能量呢?以下的一些建議,他們或許能夠幫助你管理你的能量,讓你能夠處于比較好的精神狀態,高質量的工作,高質量的生活。
1.關注你的身體
(1)早點睡覺以保證更高的睡眠效率,最好在23點前休息,因為23點到凌晨1點是人體的排毒期。
(2)減少喝酒。
(3)每星期去有三次鍛煉身體,至少有一次是力量性的運動。
(4)每三個小時吃點小零食。
(5)學會注意到你身體精力的衰退跡象,并及時休息,如焦躁不安、肚子餓、難以集中精力。每工作90-120分鐘有一個小的休息。
2.關注你的情緒
情緒的不同能量等級,不同的情緒狀態下的時間效能也大大拉開差距。
著名心理學家David R.Hawkins分析了各類情感的能量等級,從最負面、傷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潤的情感。所有的情感里面,排的最低的不是憤怒、悲傷、恐懼,你認為應是什么?排的最高的不是驕傲、勇氣、真愛,你覺得會是什么?
(從0到1000,200以下為負面,200以上為正面)
Shame: (20)羞愧
羞愧的能量級幾近死亡,它猶如是意識的自殺行為,巧妙的奪去人的生命。在羞愧的狀況下,我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夠隱身。這是一種嚴重摧殘身心健康的狀況,最終還會讓我們的身體致病。
Guilt: (30)內疚
內疚感以多種方式呈現,比如懊悔,自責,受虐狂,以及所有的受害者情節都是。無意識的內疚感會導致身心的疾病,以及帶來意外事故和自殺行為。它也經常表現為頻繁的憤怒和疲乏。
Apathy: (50)冷淡
這個能量級表現為貧窮、失望和無助感。世界與未來都看起來沒有希望。冷漠意味著無助,讓人成為生活中各方面的受害者。缺乏的不止是資源,他們還缺乏運氣。除非有外在的幫護者提攜,否則很可能會潦倒致死。
Grief: (75)悲傷
這是悲傷、失落和依賴性的能量級。在這個能量級的人,過的是八輩子都懊喪和消沉的生活。這種生活充滿了對過去的懊悔、自責和悲慟。在悲傷中的人,看這個世界都是灰黑色的。
Fear: (100)恐懼
從這個能量級來看世界,到處充滿了危險、陷害和威脅。一旦人們開始關注恐懼,就真的會有數不盡的讓人不安的事來臨。之后會形成強迫性的恐懼,這會妨害個性的成長,最后導致壓抑。因為它是讓能量流向恐懼,這種壓抑性的行為不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Desire: (125)欲望
欲望讓我們耗費大量的努力去達成我們的目標,去取得我們的回報。這也是一個易上癮的能級,不知道什么時候,一個欲望會強大到比生命本身還重要。欲望意味著累積和貪婪。愿望可以幫助我們走上有成就的道路。但是欲望卻能成為到達比知曉更高層次的跳板。
Anger: (150)憤怒
如果有人能跳出冷漠和內疚的怪圈,并擺脫恐懼的控制,他就開始有欲望了,而欲望則帶來挫折感,接著引發憤怒。憤怒常常表現為怨恨和復仇心里,它是易變且危險的。憤怒來自未能滿足的欲望,來自比之更低的能量級。挫敗感來自于放大了欲望的重要性。憤怒很容易就導致憎恨,這會逐漸侵蝕一個人的心靈。
Pride: (175)驕傲
比起其他的較低能量級,人們會覺得這個能量級是積極的。而事實上驕傲讓人感覺好一些,只是相比其他更低的能量級而言。
驕傲是具有防御性和易受攻擊性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外界條件下的感受。一旦條件不具備,就很容易跌入更低的能量級。自我的膨脹是驕傲自大的助推劑,而自我常常是易受攻擊的。因此驕傲的演化趨勢是傲慢和否認。而這些都是抵制成長的。
Courage: (200)勇氣
到來200這個能量級,動力才顯端倪。勇氣是拓展自我、獲得成就,堅忍不拔,和果斷決策的根基。在比之更低的能量級,世界看起來是無助的,失望的,挫折的,恐怖的,但是到來勇氣的能級,生活看起來就是激動人心的,充滿挑戰的,新鮮有趣的。在這個能動性的能級,人們有能力去把握生活中的機會。因此個人成長和接受教育是可行的途徑。對于那些能夠打擊能量級低于200的人的障礙,對進化到200能級的人來說則是小菜一碟。到來這個能級的人們,總是能盡數回饋足夠多的能量給這個世界。而低于這個能級的人們則是不斷地從社會中汲取能量,絲毫沒有回饋。
人類集體意識能級停留在190達幾百年之久,奇怪的是,在最近的10年里突然躍遷到了207。到2006年的測量結果又變成了204。2007年的測量結果為205。
Neutrality: (250)淡定
到達這個能級的能量都變得很活躍了。低于250的能級,意識是趨向于分裂和剛硬性的。淡定的能級則是靈活和無分別性的看待現實中的問題。到來這個能級,意味著對結果的超然,一個人不會再經驗挫敗和恐懼。這是一個有安全感的能級。到來這個能級的人們,都是很容易與之相處的,而且讓人感到溫馨可靠。因為他們無意于爭端、競爭和犯罪。這樣的人總是鎮定從容。他們不會去強迫別人做什么。
Willingness: (310)主動
這個意識層次可以看做是進入更高層次的一道門。在淡定的層次的人,會如實的完成工作任務。但是在主動層次的人,通常會出色的完成任務,并極力獲得成功。這個能級的人的成長是迅速的,他們是為人類進步而預備的人選。低于200能級的人,他們的思想是封閉的,但是能級為310的人們則是全然敞開的。這個能級的人,通常是真誠而友善的,也易于取得社交和經濟上的成功。他們總能有助于人,并且對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來。他們也樂意面對內在的狀況,也不存在較大的學習障礙。鑒于他們具有從逆境中崛起并學到經驗的能力,他們都能夠自我調整。由于已經釋放了驕傲,他們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學習別人的優點。
Acceptance: (350)寬容
在這個能級,一個巨大的轉變會發生,那就是了解到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創造者。低于200能級的人則是沒有力量的,通常視自己為受害者,完全受生活所左右。這個看法的根源是,認為一個人的幸福和苦難來自某個“外在”的東西。在寬容的能級,沒有什么“外在”能讓一個人快樂,愛也不是誰能給或奪走的,這些都來自內在。寬容意味著讓生活如它本來的樣子,并不刻意去塑造成一個特定的模式。在這個能級的人不會對判斷對錯感興趣,相反的,對如果解決困難他們則樂于參與。他們更在意長期目標,良好的自律和自控是他們顯著的特點。
Reason: (400)明智
超越了感情化的較低能量級,就進入有理智和智能的階段。這是科學、醫學以及概念化和理解能力形成的能級。知識和教育在這里成為資歷。這是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大政治家和高級法庭審判長的能級。愛因斯坦,弗洛伊德,以及很多其他歷史上的思想家都是這個能級。這個能級的人的缺點是,過于關注對符號和符號所代表的意義的區分。明智并不能讓人走向真理。它只是能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和文檔,但是缺乏解決數據和結果差異性的能力。明智本身是通往更高能級的一個最大障礙。在我們的社會中能超越這個能級的人鳳毛麟角。
Love: (500)愛
這里的愛并非通常意義上各種媒體所描述的愛。通常意義上的愛,很容易就帶上憤怒和依賴的面具。這種愛一旦受到挫折,立馬就能轉變成憤恨。引發憤恨的愛是來源于驕傲而不是真的愛。
這個500能級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是不變更的愛,是永久性的愛。這種愛不會動搖,它不是來自外界因素。愛是存在的基本狀態。愛是寬容,滋養和維持這個世界的。它不是知性的愛,不是來自頭腦的愛,它是發自心靈的愛。愛是總是聚焦在生活美好的那一面上,并且增大積極的經驗。這是一個真正幸福的能級。
世界上只有0.4%的人曾經達到這個意識進化的層次。
Joy: (540)喜悅
當愛變得越來越無限的時候,它開始發展成為內在的喜悅。這是在每一個當下,從內在而非外在升起的喜悅。540能級也是擁有治療和精神獨立的能級。由此往上,就是很多圣人和高級修行者以及治療師的能級。這個能級的人的特點是,他們具有巨大的耐性,以及對一再顯現的困境具有持久的樂觀態度,以及慈悲。到達這個能級的人對其他人有顯著的影響。他們持久性的關注,會帶來愛和平靜。
在能級超過500的人看來,這個世界充滿了閃亮的美麗和完美的創造。一切都毫不費力的同時發生著。在他們開來是稀松平常的作為,卻會被平常人當成是奇跡來看待。瀕死體驗在他們的轉變中特征性的出現,這也讓他們體驗到能量浮動在540-600之間的經驗。
Peace: (600)平和
這個能量層級和所謂的卓越、自我實現以及基督意識有關。它非常稀有,一千萬人當中才有一個人能夠達到。而一旦達到這個能級,內與外的區分就消失了,感官被關閉了。在能級600及其以上的人的感知如同慢鏡頭一樣,時空懸停了——沒有什么是固定的了,所有的一切都生機勃勃并光芒四射。雖然在其他人眼里這個世界還是老樣子,但是在這人眼里世界卻是一個,和宇宙源頭進化一起協同舞蹈的,不斷浮動進化的流轉。
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無法言語的現象,所以頭腦保持長久的沉默,不再分析判斷。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成為同一個人,觀照者消融在觀照中,成為觀照本身。能級為600到700之間的藝術作品、音樂和建筑能臨時性的,把我們帶到通常認為的通靈的和永恒的狀態中。
Enlightenment: (700 – 1000)開悟
這是歷史上所有創立了精神模范,讓無數人歷代跟隨的偉人的能級。這是強大靈感的能級,這些人的誕生,形成了影響全人類的引力場。在這個能級不再有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分離感,取而代之的是意識與神性的合一。
這是人類意識進化的頂峰。到來這個能級,不再對身體有“我”的執著,不再對其有關注。身體成了意識降臨頭腦的一個工具,它的首要價值就是連接這兩者。這是非二元性的,是完全合一的能級。在歷史上達到這么高智慧能級的人,這些偉大的“阿凡達”(Avatar,道成肉身的神),用“主”來稱呼最為合適,他們是:主克里希納,主佛陀,和主耶穌基督。
1 )開悟正覺: 700 ~ 1000
2 )安詳極樂: 600
3 )寧靜喜悅: 540
4 )愛與崇敬: 500
5 )理性諒解: 400
6 )寬容原諒: 350
7 )希望樂觀: 310
8 )中性信賴: 250
9 )勇氣肯定: 200
10 )驕傲輕蔑: 175
11 )憤怒仇恨: 150
12 )渴愛欲望: 125
13 )恐懼焦慮: 100
14 )憂傷懊悔: 75
15 )冷漠絕望: 50
16 )罪惡譴責: 30
17 )羞愧恥辱: 20
3. 關注你的思想
不要經常做一件事情,剛開始一會,又跑到別的事情上了。我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一項工作90到120分鐘,然后進行休息,再重新全身心地投入到下一個工作中,這種方式將更為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電話、會議、email的打斷。
每個晚上計劃好第二天所需要完成的工作,排出輕重緩急,找出最重要的工作。
4. 關注你的精神
要嘗試發現工作中你所喜歡或擅長的方面。
把時間放在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
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想要得到什么,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哈佛商業評論網)
四、認識并利用時間和空間的關系
時間和空間的關系,第一就是“相互影響”的關系。
從未開發過的土地,到形成開發熱潮的現象,就是時間影響空間最好的例子,和非洲土地的沙漠化、建筑物的老朽是同樣情形。如鐵的氧化或自然風化一般,時間會氧化或風化成空間。相反地,空間影響時間是怎樣的情形呢?舉個例子:中國東晉詩人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那些為“避秦時亂”的移民,長期穩居后到“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又如,人在列車之中,一面聽著音樂,一面瀏覽著窗外的景色。突然,窗外出現了奇妙的景色。這個時候,一般人的目光都會漸漸地被景色所吸引,一時忘記了音樂的存在,只注視著景色。這個過程是,在時間(音樂)中,空間(景色)漸漸地侵入,最后競全面地取代了時間。腦中的思考原本沉浸在音樂或對方的會話之中的時候,周圍突然發生意外事件,注意力就會轉移到那上面去。這是由于空間的突然侵入,時間的流程被迫中斷,不按規律辦事的原因。
時間和空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在思考中也常出現。思考有時間性和空間性二重屬性,兩者時常互相影響。理論性地順序地思考的時候,突然的一個意念、意象的出現,就會產生慢慢的膨脹即空間的侵入影響;另一種情形是,它被某個意象吸引去的時候,不經意的思想理論或文章,會有紛亂的出現即時間的侵入影響。
時間和空間的第二個關系是“規定”和“支配”,可以當作同義詞。東西一般都有耐用年數,時間是東西的壽命,因此,規定的存在就是支配的存在。
規定他人或支配他人的力量,時間要比空間來的強而有力。但是,空間規定或支配時間的情形也并非沒有。例如古代的希臘,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等人才輩出。市民誕生的數目與政治參與熱情,都遠遠超越了當時其他的地區。都市的空間便由此產生,直到今日,這段時間帶來了極大且長遠的影響。
再如,隨著今日的都市化,產生了交通阻塞現象。熱鬧集中的都市空間,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交通阻塞,對時間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了解了時間與空間的相互影響關系,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一關系而在現實生活中行動呢?
1. 時空轉換
時間變換為空間的,可舉鐘表或電影為例。鐘表上時間的推移,是鐘表上走動的指針來回的運動,是空間性的表現。變換是“印象”,鐘表是空間印象變換的裝置。電影則是由幾百個、好幾千片段,經過高速的連續放映,而在銀幕上出現的運動空間。以上例子如果還不明白,那么想想音樂或說話,就比較容易了解。
音樂、說話的言詞是由聲音的連結,如同念珠一般聯結而成。它會浮現一種意念,這是時間的功用。管理者一邊聽著音樂,在不知不覺中自然的情景就會浮現腦海,聽著對方的話,腦中也會描繪出各式各樣的印象。這個時候,時間變換成空間,時間創造空間。最后,現代物理學或非歐幾里得幾何學,也有空間和時間互相變換的原理。實際上,變換公式早已被提出。
再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我們需要充分利用時間的時候,通常會換個可以集中心力的地方。難怪那些必須要應考的人,寧愿到自習室或者圖書館占位子,而熱衷電玩的,也寧愿到網吧去。在那里他們可以感染到一種‘大家都很專心’的同仇敵氣氛,那里到處是陌生人,你不會受到家人或者自己的打擾。你知道:哈利波特的作者JK 羅琳是在哪里寫出讓她一站成名的《哈利波特》第一集嗎?答案是,一家再普通不過的咖啡館。當時她是一個失業的單親媽媽,孩子還小,想在家里寫作,卻供不起全天候的暖氣,只好抱著孩子在街上走,孩子睡著了,她就抱著小孩進咖啡館,開始拿出紙筆,點一杯咖啡,寫個大半天,手頭很緊的她連點心都沒得點。還好那家叫做‘大象’的咖啡館宅心仁厚,沒有把只點一杯的單親媽媽請出門,否則羅琳現在也沒辦法成為一個比英國女王還有錢的女人。
2. 時間結合空間的例子
空間和時間的第三關系,是“結合”。干柿子或魚干,首先是柿子和魚在時間的流逝里,才成為干燥的食品。新建房屋的時候,墻壁要上水泥,經過數日,水揮發了才算完成。空間和時間就是如此,有接觸,也有結合的。史丹達而或卡夫卡的小說,是針對未來的讀者而寫的,實際的價值直到數十年甚至數百年以后,才能被認定。歌劇這門藝術,是空間(表演劇)和時間(音樂)密切結合的產物。這是馬上就能理解的。
3.積累—與時間做朋友。
做事不一定要圖快,馬跑起來比駱駝快,但駱駝的一生走過的路卻是馬的兩倍。沒有人見過在沙漠里狂奔的駱駝-除非那頭駱駝瘋了。
我們來總結下:
今天我們首先從兩個傳統誤區和我們應對誤區出發,打破舊有的觀念,重塑新的觀念。時間是不可管理的,我們重新認識了我們跟時間的關系。然后從管理我們的能量開始,從身體,情緒,精神等方面去提升時間的效能,從時間和空間的相互影響中打破時間的迷障,獲得我們人生的自由。
感謝同學們的關注,希望大家都能突破時間的桎梏,在時間的海洋里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