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朋友圈被一部電影刷了屏。聰明的你應該猜到了,沒錯,這部電影叫作《我的少女時代》。
我向來后知后覺,也向來不喜歡湊熱鬧,所以每次電影剛上映我都會在家里貓兩天,等電影快下架了我才會去看。
昨晚拉著男票去電影院把這部片子給看完了,原諒我笑點很低,幾乎從頭笑到尾。男主一臉的流氓氣息,不管是發型還是表情,都讓我想起了《灌籃高手》里的櫻木花道。
他有個響當當的名字:徐太宇。
他是痞子,他是校霸,他注定是個不平凡的角色。足夠猖狂,足夠霸道;足夠聰明,足夠強健;足夠善良,也足夠癡情。
誰會想到,他和女主林真心組成了“失戀陣線聯盟”,原本想要一起拆散別人,最后卻互相喜歡上了彼此。
青春系列的電影最賣座的地方就是處處都能勾起你的回憶。
書店、操場、白襯衫、圖書館……
越是回不去的年歲越讓人懷念,越是令人懷念的年歲才越讓人留戀。
我始終把這部電影當作故事來看,因為我清楚地明白,電影不過是電影,它美好而矯情,但又缺乏真實性。不是每個人的少女時代都能那么幸運,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里都能有一個徐太宇。
但畫面放到林真心聽錄音帶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濕了眼眶。
當磁帶里放出徐太宇用西班牙語說出的那句“Aquíte amo”時,后排有個女生開始哭的泣不成聲,拼命用紙巾擦眼淚。
我想我們被感動的點其實都一樣,源于他對她的真心和用心。
他記住了她曾說過的每一句話。
她說,女生說沒事就是有事,女生說沒關系就是有關系。于是當她在電話里說“我沒事啦”的時候,在醫院掛水的他立馬拔掉針管跑去她家樓下找她。
她說,以后表白沒有靈感不要用歌詞啦,可以抄外國詩人的作品。于是他對她的告白真的用了最浪漫的西班牙語。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林真心當時手里拿著的那本詩集,是聶魯達的《20首情詩與一首絕望的歌》,這部作品被譽為“情詩圣經”。
有人說西班牙語里的的“te amo” 是最高境界的表白,Te是西語里的"你”,amo是動詞變位后的愛。雖然翻譯為“我愛你”,但從字面上看并沒有“我”,所以說西班牙里的我愛你,可以理解成是愛一個人愛到完全喪失了自我,愛到可以把全世界都給你。
看完這部電影,你是不是在心里這樣想:多么希望我的青春里也有一個徐太宇。
他可以看上去壞壞的,但他內心深處一定是善良柔軟的;
他可以笨笨的不懂女孩心思,但他一定會記住我說過的每句話;
他可以很傻很悶很臭屁,但他一定一定不會忘記我們之間的約定。
我們都在懊惱為什么自己的青春里少了一個徐太宇,為什么自己的少女時代空虛的像張白紙。我們都對過去充滿遺憾,因為現實中的我們沒有那么漂亮的校服,出入校園沒有那么方便,學校里沒有什么所謂的校霸,對待師長我們畢恭畢敬,因為我們不敢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那時候,男女生只要稍微走得近一些就會被班主任認定為早戀;
那時候,每天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早起晚歸披星戴月;
那時候,只想著下一題怎么解作文怎么寫,離高考還有多少天;
那時候就算真的喜歡一個人,也只是默默地放在心里,不告訴任何人。因為你清楚地知道,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好了,才有資格跟他在一起。于是你發奮讀書,期待有朝一日可以與喜歡的人平起平坐。
我們的高中三年沒有電影里那么跌宕起伏,不可能背著老師父母翹課去溜冰,學校也沒有砸水球比賽,但我們的每一天是充實而快樂的。因為總有那么幾個人跟你趣味相投,他們愿意與你交心,這是多年以后再也找不回的真心。
以前總覺得呆在學校里的日子很漫長,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上課做題,枯燥乏味。偶爾有一節體育課,還會莫名其妙被數學老師或英語老師蹭掉。那時候就想,什么時候才能告別校園,見見外面的世界;什么時候才能扔掉面前一摞一摞被堆成山的書,好好出去玩一次;什么時候能取消那么多考試,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后來,高考結束,大家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這次是真的徹底自由了,可是,一年以后卻開始想念起從前了。
從前能被人懷念,自然是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曾經擁有,所以值得懷念。因為再也回不去了,所以格外懷念。
很可惜,我從高中開始就一直呆在文科班,接觸的異性少之又少。我所處的環境也根本不可能發生那么多浪漫的事。相信大多數人應該跟我一樣,少女時代被浸泡在了無數的公式和試卷里。
你以為你的少女時代應該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可事實上,你的少女時代是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那個時候分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大家都爭分奪秒,連下課時間都在做題;那個時候的女生幾乎人手一本《花火》《萌芽》,那是我們唯一的精神食糧;那個時候的班主任像幽靈,總會在我們犯錯的時候出現,收走我們的漫畫和小說;那個時候學校有一堆變態的規定,搞得女生齊刷刷把頭發梳的光溜溜,男生統一全是寸頭……
電影里有一段徐太宇考試進了前十,卻被新來的教導主任冤枉作弊的橋段,讓我特別有感觸。曾經也遇到過一位這樣的老師,同桌通過自己努力考了不錯的成績,她卻發出質疑,用一種特別傷人的方式證明自己的武斷是正確的。同桌因為這件事趴在桌上哭了整整一節課。
很多老師只是光有老師這個頭銜而已,實則很沒師德。他們不知道尊重這兩個字該怎么寫。當污言穢語從他們的嘴中冒出時,教師這個詞已經被弄臟了。
見過這樣的“老師”,對學生說,你這輩子注定一事無成。
見過這樣的“老師”,對學生說,就你這樣,我料死你考不上大學。
見過這樣的“老師”,對學生說,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將來能干什么?
還見過這樣的“老師”,班里差生拖了后腿,直接把他的書包往樓下扔,一腳踢翻了他的書桌……
為人師表,應該傳道授業解惑,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職權,去輕率又隨意地判斷一個人的屬性,并試圖給一個人的一生下定義。你沒有那個資格,你也不配。
十七八歲時的我們多半是叛逆的,骨子里我們不想屈服。我們有我們的倔強,我們有我們認為自己值得驕傲的地方,沒有人能踐踏我們的尊嚴。
就像電影里林真心說的那句臺詞:你說學生要有學生的樣子,但是分數和校規都不能定義我們。成績好的學生也會犯錯,曾經犯錯的有一天也會變好。是好是壞,不是你說了算。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是誰,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壓制著內心的叛逆,我們一路跌跌撞撞,最后卻還是走過來了。
回頭看看自己的青春,除了顏色晦暗一點,好像也并沒有什么。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經歷著高三,經歷著升學,經歷著人生中第一次巨大的考驗,我只想說四個字,加油、珍惜。
你應該慶幸,作為學生的你還有寒暑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是靠利益,每天不用為了生計煩惱,更不用操心水費是否交了電費是否沖了,你只要一門心思去學習。
也許現在的你覺得每天很累很忙很辛苦,想早點擺脫,但我想告訴你,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在累在忙在辛苦。
也許我們的青春沒有電影里那么精彩,也許我們注定要在題海里與自己頑抗,但這就是我們的青春。
也許不是每個人的青春里都能有一個徐太宇,但我相信,曾經被我們擁有過的就是最美,也是最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