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聽了亞慧老師執教的單元起始課,我愈發深切地體會到這一課型所蘊含的巨大難度。此次亞慧老師選取的是我們五年級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內容。雖說這一單元與上學期的《多邊形的面積》單元同屬圖形與幾何領域,但細究之下,二者在單元內部結構編排上卻有著顯著差異。
? ? ? ? 上學期的多邊形的面積單元,主要是帶領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在這個單元中,每個課時之間呈現出一種并列關系,每個課時聚焦于一個特定圖形的學習。雖然后續圖形的面積公式可以通過前面已學圖形推導得出,但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又相對獨立。每一個課時的學習重點,基本都圍繞著對特定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以及運用展開,教學的基本模式和套路較為相似。
? ? ? 然而,本學期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卻大不相同,其涵蓋的知識點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頗為零碎。從內容上看,首先要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各自獨特的特征,包括它們的面、棱、頂點等要素;接著要深入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隨后是體積的計算,以及容量的計算相關知識,還有單位間的進率等內容。這些知識點層層遞進,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拓展。
? ? ? 要為這樣一個復雜的單元設計一個大情境,使其能夠涵蓋整個單元的所有內容,確實需要全面考量。這個大情境不僅要能夠引導學生在其中發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得巧妙地將這些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進而幫助學生明晰學習標準,最后順利繪制出單元學習路徑圖。
? ? ? 在亞慧老師設計大情境的過程中,起初選擇的情境不夠具體形象,這直接導致了學生難以理解老師的教學意圖。鑒于此,我們幾位老師提出了建議,認為可以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真實、具體且可感知的實物,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索時有一個具體的依托。可即便有了這樣的改進方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明顯感覺到困難重重。我自己目前也僅僅停留在提出建議的層面,對于如何設計出一個優質的大情境,還沒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和明確的思路,著實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