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財務自由之路是不容易的,但更不容易的是財務的不獨立。
或許你聽過太多相關財務自由的雞湯,仍然沒有實現財務自由。你甚至對財務自由充滿了懷疑,那么請先分析你處于怎樣的財務狀況:
你如何評價自己的收入?
你如何評價自己的凈資產?
你如何評價自己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
你是否每月至少儲蓄收入的10%~20%?
如果你不再有其他收入,你現有的資金夠你生活多久?
你會如何描述你的財務狀況?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并不滿意,甚至有部分人還有債務。想想你內心深處想要的生活為什么跟現實差距那么大?渴望實現這一切的阻礙是什么?
實際上,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金錢的主人,讓自己和家人獲得舒適而有尊嚴的生活。想象一下,7年之后,你是怎樣的一個人?你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講述了積累財富的策略,如果你按照書中付諸實踐,你將會在15~20年之內獲得50~100萬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7.4元)的財富。更多的運用書中的策略,7年獲得你的第一個100萬歐元。
作者:(德)博多·舍費爾,這本書是繼《小狗錢錢》之后送給成年人的讀物,從金錢的基本規律、儲蓄、債務、增加收入、復利等方面闡述了理財的方式。
接下來我給你介紹書中的核心內容:
一、為什么沒有更多的人變的富有;二、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三、儲蓄使你成為百萬富翁;四、復利的奇跡。
01、為什么沒有更多的人變的富有
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權利:幸福和富有。但誰能教我們富有呢?是我們的父母嗎?顯然不是,我們大多人中并沒有富有的父母。
作者博多講述了自己的經歷,6歲的時候,他父親肝硬化住院12個月。因為他父親是一名律師,住院期間每天都有訪客來傾訴法律案情,博多感覺一直都是重復的故事:金錢焦慮、金錢焦慮、金錢焦慮……
這讓博多下定決心,30歲前一定要成為百萬富翁。他26歲學會了致富的準則,4年之后,僅靠利息就可以生活了。他實現了財務自由,是因為夢想、價值觀、目標、策略都是一致的。
①你的夢想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你想做什么事情?你會發現,你的很多夢想都需要用到金錢的。
②你的目標
你必須根據你的夢想來確定你的目標,不妨問下自己:你要成為怎樣的人?你想要擁有什么?
你的目標要大,如果你設立一個小目標,一旦你和目標之間出現障礙,你的視線就會被擋住,你就會為自己尋找新的目標,所以窮人的目標都是搖擺不定的。
大目標能提升我們對機會的感知能力,積累巨大財富的人,在早期就為自己設立了遠大的目標。
③你的價值觀
你的夢想和目標必須和價值觀一致,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比如,你想賺錢,潛意識里卻恐懼金錢,認為金錢是不好的,想變得富有,卻憎惡窮人。
④你的策略
你的夢想、目標、價值觀一致,剩下的就是讓你變得富有的策略。
你不規劃人生,人生就會被規劃。許多人在多次嘗試規劃自己的生活,但失敗了,很簡單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將自己的夢想、目標、價值觀、策略聯系在一起,自然就沒有變得富有。當你將這4股力量協調一致,你所具備的能力超出想象的。
02、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
你的收入就是你在經濟市場中創造的價值。如果你想升職加薪,首先要思考一下你為什么值得加薪,你能給公司創造什么價值,你把這些羅列出來去跟老板談話,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薪酬。
決定你收入的5個板塊:
①能力
你在自己的領域是專家嗎?你是否能給自己建立團隊或是導師團?你具備領導特質嗎?與身邊優秀的人比,你的能力如何?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不如你優秀,你可能會停止成長。成功的人更善于與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合作。
②精力
作為一個領導者,有個健康的身體是很重要的,健康與很多領導的特質有關,比如魄力、意志力、膽識、聰明等。如果他們的身體不好,就不能做出英明決斷,更無法成就事業。
③影響力/知名度
這個因素是你收入中最重要的板塊,你能否利用你的產品賺到錢,取決于有多少人知道。問下自己:你的產品(或服務)受眾面有多廣?
④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就是:你對自己有多信?你的自信有多強?你是否能出色的表現自己?別人是否認為你是一名專家,別人是否因為你的優秀而愿意為你服務?
⑤創意
你是否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你是否在堅持自己的目標同時,能給不斷的嘗試新的方法?你是否有靈感和創造力?
拿破侖說:“每一家企業,每一項偉大的成功都開始于一個創意。”如果我們的創意好,金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流進我們的生活中來。
可見,你的收入并不是由你的老板或市場決定的,想增加收入就要好好的提升這5個板塊。
03、儲蓄使你成為百萬富翁
沒有人能夠通過賺很多錢就變得富有。許多人總會認為等賺到很多錢,一切就會好起來。事實上,你的消費是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你的生活水平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的。
你身邊也會有這樣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很高,但每到月底的時候,存不下幾個錢,每個月的消費支出都超過了收入。這也是很多人儲蓄失敗的根本原因:花銷超標。
如果這個月你賺1000元,你存下10%(也就是100元)很容易,下個月賺10000元,同樣存10%(也就是1000元)就會困難的多,因為省下100元要比省下1000元容易。
實際上,你每個月收入的10%存下來,對你的生活影響不會太大。你花掉一個月的工資和花掉工資的90%,基本上沒什么區別。你現在就應該開始儲蓄,不儲蓄就只能負債。
你每個月的花銷都是支付給別人。花錢理發、花錢買牛奶、花錢打車,以及支付房貸、車貸,都是在付錢給別人。
你想變得富有,就把每個月收入的10%存下來,先學會支付給自己。把這存下來的10%來飼養一只會下金蛋的鵝。
當你持續這樣做的時候,你很快會發現,這10%的存款就能讓你富裕起來,甚至你不用工作僅靠利息就可以生活。
另外一點就是,如果你儲蓄的利息每年在2%~4.5%,你只會越儲蓄越窮。也就是說利息增加的速度跟不上你的金錢購買力下降的速度,因為通貨膨脹率基本上都在5%上下。
所以,不要只滿足普通的利潤,多學習投資知識,明智的儲蓄才能讓你富有。
04、復利的奇跡
愛因斯坦說:復利是人類的第八大奇跡。假如你是一個普通人,也是可以通過復利的力量,把自己變成有錢人。
復利在理財上威力是無窮的,巴菲特有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滾雪球。雪球一直滾,越滾越大;你的錢一直滾,也能越滾越大。
實現財富復利,有三個要素相互輔佐,分別是:時間、利率、本金。
大多數年輕人犯的最大錯誤可能是:我還有時間,不用那么早投資。22歲、27歲、32歲開始投資的人到底有多大差別呢?
我們來舉個例子:
假設小明和小強兩個人,小明在20歲的時候就開始投資,小強稍微晚一點,在25歲才開始投資。兩個人每月定投1000元,每年的收益率為12%。
小明從20歲開始投資,共投資10年,到31歲就不用投本金了。小強從25歲開始投資,一直投本金到60歲。我們來看下,當他們都60歲的時候各自有多少錢呢?
60歲的時候,小明有822萬,小強有733萬,小強投入的本金是小明的3倍,最后也沒趕上小明,而投資時間僅僅差5年。
我們再來看個例子:
假設你投1000元,如果年利率分別是7%、12%、15%,那么30年之后,你得到多少金額?
7%:7612元
12%:29960元
15%:66212元
可見,時間越早越好,利率越高越好,投入的本金越大越好。
最后總結:想要富有就要堅持致富的基本原則。你每個月把收入的10%用于儲蓄不難,但每個月把收入的全部都花光也很容易。多賺一點錢很容易,但少賺一點錢也很容易。更多的人沒有變得富有,是因為保持貧窮的狀態很簡單。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都十分輕率,抱怨缺錢成了一種潮流。當你不重視金錢,讓自己陷入困境的時候,金錢顯得尤為重要,所以你必須承擔100%的責任,對自己的生活和財務狀況全部負責。
讀書不會讓你富有,掌握書面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知識用于實踐你才能變得富有,才能指引你過上成功和幸福的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好了,這是今天的內容,如果喜歡請關注「劉宦言」或分享給您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