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共讀 | 《財務自由之路》| 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 | 05 儲蓄和復利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繼續分享博多·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的第五節——儲蓄和復利。

前面我們說到了負債,說到了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儲蓄和復利。

一、故事分享

在說儲蓄這一節作者開頭就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有一天一個貧窮的農夫走到他的糧倉,發現他養的鵝給他下了一個金蛋;

他感覺到非常的意外,于是把金蛋拿到街上看能不能換錢,沒想到金蛋真的可以換很多的錢。

然后第二天早上起來去這個鵝圈一看的時候,發現又一枚金蛋,這個農夫非常的好奇。

同時又非常的驚喜,這個鵝是不是每天都能夠給我下一個金蛋,于是接下來的一個月每一天都會給它下金蛋。

但是有一天農夫突發奇想,他想看看為什么這個鵝能夠夠每天下個金蛋,于是他就把這只鵝殺掉了,殺掉了之后得到的只是還沒有生下來的一個金蛋。

從那以后,農夫的收入來源就斷掉了,那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我們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的人都在去扼殺自己的鵝,扼殺自己的金蛋,殺給自己下金蛋的鵝;

這是什么意思呢?作者告訴我們,我們儲蓄其實就是在給我們增加下金蛋的鵝,我們為什么這樣說,我們知道每一天這個鵝都會給我生不同的蛋。

但有一天我把這個鵝殺了,那么我接下來我的收入就沒有,儲蓄如此。

所以我們平時在消費的時候,在平常發工資的時候,把自己的工資全部花出去,一點都不去儲蓄,你就在扼殺你的金鵝。

那么你以后就不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其實這個理念這個故事就是他的另外一本成名之作,叫《小狗錢錢》講的這個道理。

二、四個不儲蓄的理由

就是說為什么很多人不喜歡儲蓄,他講了四個理由:

第一個:他們認為,自己在將來會掙到很多錢,所以現在要犒勞自己。

第二個:覺得我現在就要享受生活,人生苦短,我現在認為儲蓄很困難,如果這個時候儲蓄就意味著限制自己,我應該把更多的錢拿來去享受。

第三個:他們認為儲蓄不重要,他們覺得自己無法改變這種觀點。

第四個:他們覺得儲蓄跑不過低利率和通貨膨脹,看起來是不是有道理,但是作者說應該這樣去想。

三、認識儲蓄

第一:是儲蓄而非收入,使你變得富有,一定要認識到不是你的收入使你變得富有而是儲蓄。

第二:儲蓄使人快樂,使人易如反掌,而不是儲蓄就是限制自己。

第三:你可以隨時改變你關于儲蓄的信仰和觀念。

第四:如果儲蓄使你成為百萬富翁。那么縱觀十年,你每年平均得到的12%或者更多的利息,甚至連通貨膨脹都是有利于你的。

這個觀念告訴我們,我們應該擁有這樣的觀念,也不應該就前面我們講的大多數人擁有的那種不儲蓄的過程

為什么說儲蓄死亡變成富有,其實我們想想,我們大多數人掙到更多的錢,反而也擺脫不了財務陷阱。

四、案例分享(一)

作者這里舉了一個例子,說約翰·鄧普頓勛爵,他跟他的妻子在很早的時候就決定每個月拿出收入的50%進行儲蓄;

其實剛開始對他們來說是很艱難的,因為一開始收入不高,50%就意味著使他可支出的這一塊變得很少,很拮據。

但是隨著時間的增加,他們很快成為了億萬富翁,也成為了受人尊敬的基金經理之一。

因為在一開始養成的習慣一直持續了一生,他未來每年賺了更多的錢,他都會拿50%去儲蓄。

那么儲蓄的錢就是他的金鵝,這個金鵝就能夠在他的手里給他每一天下很多的金蛋。

我們知道鄧普頓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基金金融,他所積攢的億萬財富,就是他從最開始最貧窮的時候養成的儲蓄觀念所帶來。

乃至于在未來的儲蓄50%的收入都是很大的一筆財富,然后拿這些儲蓄給他實現下金蛋這種資源。

作者就說巴菲特從小的時候就學會儲蓄,他那個時候是一個報童,賣報賺的錢就會儲蓄,儲蓄到一定的時候他都會拿去投資。

案例分享(二)

巴菲特為什么從來不買汽車呢,不是因為他覺得其實不重要,而是因為他覺得我花費這個錢買汽車,他看到的是這個錢在20年以后的價值。

比如說我現在花10萬買個汽車,20年以后在他手里可能就200萬。那么200萬去買現在10萬的車,他舍不得。

這是因為他知道儲蓄,而且知道復利給他帶來的價值,就等于說現在把你的金鵝拿走一部分去換了一個汽車,汽車是不能下金蛋的,他舍不得。

這就像我們前面講的窮爸爸富爸爸里面說的,你要把每一塊錢都看成是你的雇員,他每一天都在為你工作;

如果你花掉了這些錢,你就相當于解雇了你的雇員,你這些雇員不能夠再給你創造價值,這樣想你愿意去過多的消費嗎?

這里也講到關于許多企業家破產,說為什么企業家在破產的時候很快能夠東山再起,因為企業家都是非常節儉,而且企業家從來不多花一分錢;

他們都有一種儲蓄和節儉的習慣,以至于他們在破產的時候,在艱難的時候,他依然可以生活下去,依然有機會東山再起。

那么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是錦衣玉食習慣了,突然有一天落難了,那么以前的生活習慣大手大腳慣了,這個時候這樣的一個艱苦的生活是很艱難的,更別談在這種狀態下如何再東山再起。

儲蓄為什么使人快樂呢?為什么是易如反掌呢?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在儲蓄的時候知識不對。

作者告訴我們該怎么儲蓄,說我們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不要求你儲蓄50%,因為一般人做不到,都不能像我們的鄧普頓博士一樣,我們只需要拿出我們10%的儲蓄來儲蓄。

如果你比較強的話,你可以拿出20%,那么為什么這樣,為什么不讓你把所有的錢都拿去儲蓄。

因為第一點,如果你把所有的錢拿去儲蓄了之后,你會發現生活很艱難,你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你覺得這樣的儲蓄控制了自己人生的意義何在。

那么第二點,如果你這樣去做,即使你靠意志堅持下去,但是很容易在某些時刻讓你感覺到讓你這個計劃無法持續下去,你感覺到儲蓄是一個困難的事情,這是一個負的反饋。

那么相反,我每個月形成一個儲蓄的習慣,拿10%雖然不多,但是我養成了一個習慣,而且這10%對我的花銷沒有多大的影響,90%的花銷跟百分之百的花銷有什么區別呢?

這樣能夠更加有利于讓我們輕松愉快的儲蓄,同時我們還能看到這10%積少成多給我們帶來的效果,來增加我們儲蓄的信心。

同時他告訴我們,10%的錢拿來儲蓄,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放在銀行存款,而是把它當成一個打造成一個金鵝。

通過我們的投資配置,使它源源不斷的給我們帶來收益,在這里說我們不奢求多少年化收益率,10%就夠,你10的收益,你每一年這樣,儲蓄時間的復利是非常的厲害。

然后就告訴我們,除了生活的收入以外,我們平時還有加薪,遇到加薪的時候該怎么辦。

作者要告訴我們,加薪的時候分為兩份,50%拿去享受生活對自己的犒勞,另外的50%放到你的金鵝賬戶當中去。

關于儲蓄的信仰和觀念,其實通過前面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大家可以看到每個人的觀念和信仰是可以改變。

有的人覺得儲蓄很難,那是因為他的知識不正確,那么如果按照博多·舍費爾的這種方式,你會發現非常的輕松,而且你會發現你構造的金鵝給你帶來超乎你想象的這種利益。

所以儲蓄是使你成為百萬富翁的基礎,而不是收入,一定不要顛倒。

作者告訴我們,在我們講的七年如何達到自己的第一個1000萬,教了我們一個法則叫72法則。

72除以你的年化收益率,就是你多少年能夠翻一倍的這樣的時期。

比如說我年化收益率12%,那么72除以12,六年就可以使你的本金翻一倍,這一個簡單的公式大家可以算一下。

說我每年足夠儲蓄多少錢,我投資到一個產品當中,資產配置當中,然后多少年我能翻一倍,你這樣一算的話非常的厲害。

今天講的第二點就是復利的奇跡,前面咱們講到了,你不要小看你每個月存的10%。

首先第一點,隨著你收入的增加,你能夠持續的保障你10%儲蓄的計劃,你會覺得很輕松。

第二點,隨著時間的增加,你會發現你這10%的賬戶能夠給你帶來超乎你想象的收益,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復利真的是人類第八大的奇跡。

案例分享(三)

作者在這里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從20歲每個月存一千塊錢,存到30歲存十年,當他退休到60歲的時候,達到800多萬。

如果這個人他晚了幾年去儲蓄,那么他一輩子都趕不上前面早儲蓄的,為什么?

因為時間沒有趕上,在時間都是平等下,只不過有的人比你早了幾年儲蓄,它增加了它永遠被別人追不上的資本,所以這就告訴我們決定你收益的因素只有三個:

時間

利潤率

投入

時間這一塊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所以越早崛醒越好,利潤率這一塊,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理財知識來獲得平均或者更高的收益。

那么收入投入這一塊就是我們的本金,所以作者告訴我們,本金就屬于我們前面那一節講的金鵝給你下金蛋,千萬不要把你的金鵝給殺掉了。

那么收益率是我們獲得復利重要因素之一,我們要學習理財投資知識,時間是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盡早的去開始儲蓄,開始學習投資。

金錢,不是萬惡之源,貧窮,才是萬物之源,所以作者告訴我們,在金錢方面我們一定要對自己負責,所以這兩節作者從儲蓄和復利兩個方面告訴我們儲蓄的重要性。

同時我也請大家最后能夠記住前面開頭的故事,千萬不要去扼殺自己的金鵝,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是不是經常的在扼殺本來可以給你帶來金蛋的金鵝。

好了

我們今天就到這里

我們下一節課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可以關注我們,我會不定時跟大家一起學習。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