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單身狗的臆想,我并不認為這種想象是毫無意義的,相反我認為它意義重大。
很多人問我想找什么樣的姑娘,問我什么打算結婚,我都搖搖頭,因為我不知道,或許有一天遇見一個人,我心中暗想,就是她了。我父親就是這樣的人,他在86年做了一個夢,夢見他會娶一個貴州的老婆,他感覺這簡直天方夜譚,三年過后,他在街角看見了我母親的背影,當母親回眸的那一刻,他回憶道:“那種美麗女性的姿態在她身上綻放”。他們結婚的時候,家里只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過日子的碗筷都是婚后才上街買的。那時候我的外公在貴陽的某軍工廠當廠長,他單槍匹馬的去了貴州。按他的話說,我把你媽追來就跟牽了一頭小羊一樣,這比喻雖然粗鄙了一些,但是我可以想象一個年輕男性的魅力在他身上閃。時隔26年,一家人在一起,我依舊可以感覺到他們的那種溫馨。
跨越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和我的朋友提起他們的故事,他們說時代變了,我并不茍同,我認為人們的價值觀與婚姻觀變了,這也是接下來講會終點討論到的。
在這之前,可曾仔細想過我們為什么要結婚?婚姻的意義在哪里?我翻開了社會學的書籍,但卻在有一天和我父親討論人生時,我看見他看著我的眼神充滿愛意與欣慰,我明白了婚姻的目的——生命的延續,如果一個人沒有孩子,他在生理學上就被判了死刑。婚姻其實就是愛情,經濟與法律約束等諸多元素的結合物。隨著現代中國養老制度的完善,人們不需要下一代作為家庭勞動力,也伴隨著養小孩的成本日益增高,已經不是所有人愿意生小孩,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現代人的生活,但是我覺得這失去了結婚的意義,拋開傳統道德,兩個成熟而又理性的人結合,他們深知自己的責任,又怎么會需要一紙婚姻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呢?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并不認同這種毒雞湯式的說法。什么是愛情?我認為愛情是兩個理智的人的結合——理智的人從不放棄幸福,而愛情超越理性,但并不排斥理性,它是兩個人為了心智成熟不斷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種意志,這是愛情中情感部分的定義。但我并不認為這種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它全部的意義,人們心中總會有這種想法——那種難以做到的教條定是高尚的,然而這種違背人類本性追求幸福的沖動釀造了太多悲劇。兩千年前的斯巴達,柏拉圖深受這座城市的影響,試想一個為了戰爭與避免饑荒的環境下,人如何可以正確的看待愛情,我并不想過多贅述我的想法,因為我也不曾實踐。
然而兩千年后的今天,在經濟富足與世界和平的今天,我們這一代的婚姻卻足以讓人擔憂,繁華的世界讓人在走向婚姻和走在婚姻路上的人迷失。
迷失的原因我歸因于人與人的溝通變得空前的便捷,以及人們價值觀的改變。關于前者,我并不太同意羅素在《婚姻與道德》中對婚外性行為持肯定態度的觀點——概括來說,他支持肉體的出軌,認為只要精神不曾出軌對婚姻不會造成影響。我認為這種過于理想,而且因此引發的社會關系過于復雜,我并不是對一個人的純潔有什么向往,我絲毫不覺得一個處女有什么道德高尚的地方。而過于他的觀點,我不得不發揮我的想象力了——與一個同一階級的異性ooxx難道真的不會引起內心的一絲情感?我并不認同,除非這種行為是金錢的交易,讓單純的沖動變得不再那么單純。而愛情是具有排他性的,一旦這種情感被引起,原有的愛情就變得岌岌可危了。不過羅素似乎并不向往永久的伴侶,他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并沒有什么權利對此指手畫腳,我只是提出一種可能性,除非是一個深知幸福哲理并不斷付諸實踐的人才不會因為婚姻的破裂而毫不傷感,否則對他人造成的傷害而產生的愧疚感會持久的縈繞心頭。
價值觀也對現代婚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令我不寒而栗。一個家庭的組建,伴隨著家庭經濟財富的建立,但這種財富的數量并不能和婚姻的幸福指數聯系在一起,如果我說一個住兩百平房子的夫妻一定比住一百平的夫妻生活的幸福,一對租房的夫妻一定會比有自己房子的夫妻不幸,一定會有人罵我是傻逼,但這個社會確確實就是充滿著這樣的人。他們擇偶的標準拋棄了最重要的部分,而將那些錦上添花的部分放在了主要的地方,而且是那么的名正言順——他們大談公務員如何如何,幾套房產,月入幾萬,并且對那些官位更高者,房產更多以及收入更高的人嫉恨不已,你難以想象這些和婚姻的幸福有什么關系,但是不僅有人以此為標準,更有甚者把這個標準作為了他們的奮斗目標。
我想象和向往的婚姻是基于那種平等理性的愛情,享受肉體給予雙方的美好感覺,在生活的風風雨雨中與愛人攜手共同成長,擁有一個孩子,讓我們擁有間接的血緣關系而且基于人類本能的天性給予他那份最真摯的愛。
以上就是我對婚姻的種種臆想,這種臆想至少讓我在結婚前知道我想要的婚姻是怎樣的,并且愿意為他付出行動。
此文因張同學今天結婚有感而發,謹以送給未來的自己和那個她。
我有一種預感,她即將走進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