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事,難以想象,卻正在發生。
很多人說,看醫生最好找年紀大的老中醫,經驗豐富,更靠譜。通常想想,也沒什么不對,畢竟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
但人們往往忘記了時代變化所帶來的變革,互聯網的普及,讓知識的更迭越來越快,前一個星期被認為是正確的東西,也許下個禮拜就有一個新的科學發現捎帶著有理有據的論文將之推翻。
所以,醫生這行嘛,還是學習能力強的新娃子比較靠譜。
可是,在人們尚未領悟到這個道理的時候,人工智能悄無聲息地來了。
IBM的人工智能“沃森”,最近的出鏡率越來越高。
2011年2月,Watson在智力節目《危險邊緣》打敗了人類對手,用自然語言實現深度問答,展示了其強大的學習能力。
Watson Health成立于2015年4月,吹響了Watson進軍醫療行業的號角。
Watson在醫學研究上的應用其實不只局限于診斷領域,在讀病例、讀論文、尋找治療疾病的配藥方面,都已經有了成果。
2016年8月8日有外媒稱,學習了海量醫學論文的人工智能用了10分鐘左右時間為一名60歲女性患者診斷出了很難判斷的白血病類型,并向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提出了適當的治療方案,為這名女性的康復做出了貢獻。
通常來說,吸收新知識能力越強的醫生,看病治病就越靠譜。但人閱讀的速度再快,快得過人工智能嗎?
也許將來,在物理操作上面人工智能將完勝人類,但有些事情,是看不見也說不清的,比如,醫患之間的能量紐帶。
聽說現在有一種頭盔,戴在抑郁癥患者頭上,就能有效消除他的抑郁情緒。這比抗抑郁藥物治療或者心理疏導要好過太多倍。
但有一天,這種技術普及之后,我們真的會去選擇這樣一臺冷冰冰的機器去取代心理咨詢師嗎?
最近在讀《幸福的方法》這本書,書中說,幸福不僅是快樂,更包含意義,沒有意義的快樂,和通過吸大麻獲得快感沒什么區別。
而在能量醫療領域,治療師的心念比器械重要得多,它超越知識的束縛,不受醫療文獻的限制,更無精準度的指標。
在一臺超級智慧的機器和一個鮮活生動的人之間,人類的本性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我相信,終有一些東西是人工智能永遠無法破解和取代的,它在每一個人靈魂深處,我們世世代代追求和尋覓的東西。人工智能時代,你的健康,會有更多“人”為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