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會有一種恐懼的想法,那就是我回想起自己曾經(jīng)被一本書所禁錮,也就是說被那本書所控制,他說什么我都信,那是一種沒有判斷力的表現(xiàn),那是一種迷信權威的表現(xiàn)。這也并不能說我現(xiàn)在就走出了這個泥淖,我依然很需要鍛煉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我們很容易就接受一個觀點,因為迷信權威,就像動物莊園里面的那個不聰明的Boxer一樣,沒有自己的判斷力,總是覺得拿破侖是對的,自己被欺負了這么久都還不知道,只是知道拿破侖是對的,自己要努力工作這兩件事情,因為思考對于他來說太難了,自己腦子里完全沒有什么概念,更不要說正確必要清晰的概念,和概念之間正確必要清晰的聯(lián)系。總是覺得人家說什么都是對的,總是覺得人家什么都有道理。這樣的判斷能力很差,但是這樣的人很多很多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那樣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問自己一些問題讓自己的思考更嚴謹,參考笑來的讓我們變得更聰明的十個句型,發(fā)個鏈接:http://mp.weixin.qq.com/s/H6hvvKHX_mi9syv0sHjqFQ
這是笑來的公眾號,里面有很多干貨。很多時候我們的困擾就是一些概念的不清晰,沒有自己問自己這些問題是真的嗎?事實與看法之間是一回事嗎?還有什么原因,可能不是這個原因,事實是什么?不一定是這樣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除非是怎么樣?這兩者之間沒法比吧?這兩者之間是一樣的嗎?本質(zhì)上來看是什么?簡單的講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什么?沒那么簡單你吧?還有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真的嗎?有哪些原因(三種以上)?所有的原因中哪個是最重要的原因?解決辦法是什么?那個辦法更好?
總之我們要不斷的省事這些問題,不至于下次來就被很容易的推翻,就像我們做事情一樣,我們要考慮這件事情的價值和意義,那么我們就相當于是在假設這件事情不對,假設這件事情在將來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阻礙我們繼續(xù)做下去?可能是一個想法,可能被人混淆一下概念,我們很可能就又被誤導了,失去判斷能力,之所以笑來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賦予其很大的意義,知道做這件事情的好處,不做這件事情的巨大壞處,自己最深層次的欲望是什么?真誠的對待自己,才能真誠的對待這個世界。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寫出很多個為什么?寫完之后就要寫出一個個計劃了,大目標分成小計劃一個個完成。我們就有了對抗這些會混淆我們概念的方法,我們問了自己哪些問題之后就相當于梳理了自己的價值觀念。
?曾經(jīng)的我一味地以為自己情商很高,自己能考慮到別人的心情,為別人著想,自己的溝通能力非常好,有什么忙就幫人家,從來不會傷害一個人罵一個人,覺得情商高的人都不會這樣做,很多事情都是活在別人眼里,別人對我的評價就是我生活的剛需,我生活的力量。首先幫助別人這件事情是沒有錯誤的,只是我們對自己就沒有做到真誠,連自己的顧不上了,還去管別人干什么?沒有認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沒有讓自己真正的幸福,沒有自己去創(chuàng)造,只是“奢求別人給認同感成就感去感受自己的價值,到后來我明白了幫忙這個事還需要技巧,一味地付出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那樣做的實際價值就不高。我們要讓人尊重我們,首先得尊重自己,要為自己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有一句話說的好:當你在為自己的時候,別人會以為你是在幫忙,當你是在為別人的時候,別人會以為你在為自己。
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沒有誰應該為誰做事情,沒有誰應改為這個世界做貢獻,這只是個人一直的自我意志而已,只是自己被自己給束縛住了,跟別人沒關系,當我們?nèi)プ鲆患虑榈臅r候很多時候還以為自己撿了大便宜,那是自己概念含混不清的情況下去做的,在自己的判斷能力還不強的情況下去做的事情。我們分不清楚這些邏輯概念之間的差別,我們就會一股腦的被權威所束縛,一下子以為這個是對的,然后就按照中個事情這個思路去做,一下子又覺得這件事情是對的,然后又那樣去做,我已經(jīng)在這種事情上面踩了很多次的坑了,做事情就像是我們解決問題一樣,我們得賦予其很大的意義我們才能保證我們們有很大的動力,我們出發(fā)了我們自己的原動力,就是說我們找不到任何理由不去那樣做,我們就相當于是讓自己的大腦深刻的意識到,用我們的認知告訴我們的大腦應該那樣去做,那么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就像我們習得任何東西一樣,都是日積月累習得的,那些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在我們的腦子里根深蒂固。我們得給自己給自己更多的理由,不然就是半途而廢,不然就是在踐行的過程中遭遇木馬,然后崩潰,很多人的時候我就是這樣被黑的,因為我沒有招沒找到合理的論證去進行驗證,進行獨立思考,去問自己那些問題。一個權威人士只是說他擁有那個正確的想法,他此時的選擇與判斷是正確的,而不是說他就是正確的,就像我們看帶一個人一樣,只是說他身上有很多的這樣那樣的特點,特點這個詞更加中性,不用缺點和優(yōu)點來形容,因為很多事情我們是無法知道是真的好還是真的不好,這都是人賦予的東西,這都是人賦予的意義,這我總有很多的“看法”,而不是說事實。我們要學會把一個人和一個人身上的特點分開來看,這樣就不會被權威化,這點很重要。當我們在評論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怎么樣,其實是這個人的優(yōu)點,這個人的好,這樣我們就能夠多少避免概念含混不清,導致思維混亂。迷信權威。
我們?yōu)槭裁纯吹揭粋€觀點只要給自己帶來了好處,只要符合自己的處境,就會把這個觀點用來生搬硬套,去給自己找理由,找借口,讓自己對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讓自己“更好的解決問題”,其實是回避問題。還想那個觀點給自己帶來了解脫一樣。從而阻礙了我們進一步的去思考,阻礙了我們的元認知能力的發(fā)揮,繼而就無法進步,只是在那里被自己給自己找的借口給束縛著,我們始終要面對問題,我們始終會遭遇同樣的問題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