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話題是正確且特立獨行。
在他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并沒有意識到這兩個維度的交叉如此至關重要。我并不認為正確有多重要(當然,總比錯誤好),也不認為特立獨行有多重要。我就是那種人,在職場混跡多年,比較隨和懦弱一點,雖然有自己的見解,但并不會特別的堅持。
李笑來并不是教我反抗上司意見,或者“唰”的在眾人退后時往前站出來,如果是那樣的雞湯,我也不會天天看,堅持快四個月了。
他提醒我們的是:“人云亦云很輕松,獨立判斷很困難,只有特立獨行且正確,價值才是巨大的。”
這事兒分幾個假設:
如果你的想法錯誤,周圍的人正確,那當然沒什么好說的
如果你的想法正確,周圍的人也正確,那大家一起一哄而上,早已成為一片紅海,你也沒有什么利益。
如果你的想法正確,周圍的人卻不認同你的想法,那才是一大片廣闊的藍海,你才有機會在那里駕著風帆遨游。
在李笑來的新書《斯坦福大學創業課》里,他也寫到:“找到那些聰明人并不認同的東西之后,再去逐個論證哪些其實并不是不可行的。萬一找到,在那一方面,你就成了罕見的特立獨行者。”
就算我們沒有那么大的能量,那么大的智慧去開拓藍海,舉個最俗的例子,真的做好功課,趁低吸納點兒股票總可以吧?
所謂抄底,不過是在眾人都不看好某項投資時,你已經意識到了它的價值,并且付諸行動。
因此到了第二點,行動非常重要,要不怎么說特立獨“行”呢。
單是看好某個趨勢,只是嘴上說說,心里想想,真是完完全全的然并卵,最后不過一句:“我當初早知道....”只有你付諸行動,才可能收獲到巨大的利益。
第三點是心態。
這世界給你正反饋,你心平氣和的接受;這世界給你負反饋,你也能心平氣和的接受,不因此灰心喪氣,這需要真正的勇氣。
回想我自己,如果是接受到反對的意見,我也多半放棄了。不會隱忍堅持,厚積薄發。為什么?因為其實我的功課還沒有做足,我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充分的準備,從各個論點驗證我的想法。所以別人一反對,我自己也就心虛了,怯懦了,放棄了。
做不做得成一件事,并不一定是你的環境是否支持,而在于你自己內心是否足夠強大。
特立獨行是對自己思維的再思考,基于事實而非人云亦云上的邏輯推演。
它也不是青春期的外在表現,而是內在的人生修為。云卷云舒,寵辱不驚。既然自己已經推測出正確的方向,就像數學公式那么清晰明了,那么還有什么外界紛擾能讓你放棄呢?